参考换热设备综合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doc

参考换热设备综合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参考换热设备综合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传热传质学 学术会议论文 编号:113599 换热设备综合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何雅玲,陶文铨,王煜,樊菊芳 (西安交通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热流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49) (Tel: 029 E-mail: yalinghe@) 摘 要 本文对换热设备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做了回顾与综述。强化换热技术大大提高了换热设备的换热性能,但同时也因为阻力的增加而造成了能源的消耗和经济效益的下降。综合评价指标是用于评价常用及新型换热设备换热综合性能的重要方法。本文在综合分析了之前常用性能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以工程实际中的翅片优化设计为例,研究了传统评价指标的特性,提出了新型性能评价图及性能比较图等综合性能评价指标图,又在此基础上尝试了分区性能评价指标和局部综合性能评价的方法。通过大量的工程应用及数值研究,新型性能评价方法相比常见的性能评价指标有更好的实用性及通用性。并且还能为设计者提供更清晰的物理意义,为改进和优化提供指导。 关键词 评价指标;换热器;数值模拟;强化换热;节能 1. 换热设备性能评价常规指标综述 换热器广泛应用于许多工程领域热量从体另体。经济、可性、可靠性、安全性等等(2)降低进出口温差;(3)降低换热面积;(4)降低泵功率。如何评价强化传热技术的性能,不同的强化目标有不同的评价方法,目前文献中已经有数10种方法,可以将其分为两类: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评价方法和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评价方法。 1.1 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性能评价 1972年,Webb和Eckert[4]为了比较在相同管径条件下,换热器中使用粗糙圆管与使用光滑圆管的性能优势。提出了以换热量、功耗和体积三个变量来评价换热性能,当对某一指标(或变量)比较时,其他两个指标保持不变,通过方程推导可获得比较指标的目标函数。据作者所知,这是第一篇针对强化换热技术提出评价指标的文章。 1974年,Bergles[5]提出了一种通过使用St数和阻力f因子来评价强化管性能的方法。1981年,Webb[6]在Bergles在之前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针对管内单相流体对流换热的性能评价方法,分别对应于减少换热器的材料、增加换热量、减少对数温差和减小功耗四种不同目的设计情况,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7-10]。在此之后,大量的评价方法被相继提出。在文献[2-3]中,针对单相流体换热提出了12种组合的评价方法。 同时,针对某些具体问题还出现了其它一些评价准则,包括:仅考虑传热性能的评价方法[11];在一种流体中与换热系数和耗散能相关的评价准则[12-13];在平直翅片管表面使用的质量因子[14-15];换热j因子与阻力f因子性能评价准则[16];在等泵功和等压降约束条件下的评价准则[17-23]。 1.2 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性能评价 前面介绍的评价方法仅考虑了热量传递的数量而没有考虑热量传递过程中质量的变化。更为合理的评价方法应该同时考虑热量传递的数量、质量和流阻三方面的因素。因而,一些学者尝试通过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的评价方法。 由于温差传热和流动损失的存在造成传热过程和流动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可以通过熵增来分析其损失情况。Bejan[24-26]及其合作者提出了熵产分析评价方法。Chen和Huang[27-28]通过推导分别获得了换热器熵产及最佳运行Re数的计算公式,并基于FG(Fixed geometry)评价方法[6]分析了给定结构下,定流量和定压降时强化表面的熵产率,并以最小熵产率为目标获得最优强化过程。Zimparov和Vulchanov[29]基于不同约束条件下的热力学第一定律评价方法,通过熵产理论分别给出了强化翅片的性能评价方法,并对不同约束条件下螺旋波纹管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强化装置的使用通常又会使得因温差传热而产生的?损失减少,因摩擦产生的?损失增加,Prasad和Shen[30-31]通过无量纲?损失函数给出了基于?分析的性能评价方法,并对线圈插入物强化管进行了性能评价。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学者过增元在2007年提出了表征物体传递热量能力的新物理量火积(entransy)[32],并且指出,Bejan等学者所提出的基于熵产概念的评价方法适合于热量传递过程用于热工转换的情形,而对于以加热或者冷却物体为目的的传递过程的不可逆性应当采用火积来评价[33-35]。这一热学新概念的引入对强化传热技术评价的研究会向更加深入和理论基础更加坚实的方向发展。 1.3 等流量、等压降和等泵功约束条件下的性能评价 之前大量学者已经提出了很多新型换热器来提高换热性能,但绝大多数都会造成压降阻力有很大的增加[36-37]。一般情况下,压降增加的比率通常大于传热增强比例。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危机节能目的吸引了越来越多国际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