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感染32015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科感染32015课件

外科感染 第一节 概论 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手术、烧伤等并发症的感染。 这类感染临床多见,需注意防治。 分类 (一)按病菌种类分: (二)按病情进展分: (三)按发生条件分:病因 机会性感染、二重感染、院内感染等 按病菌种类分 1、非特异性感染(化脓性或一般性感染) 常见致病菌:金葡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拟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可共同致病 2、特异性感染 指分类一般性感染以外的细菌或真菌等:结核杆菌、破伤风、产气荚膜梭菌、白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等 按病情进展分 1、急性感染:病变进展快,一般3周内。非特异性感染分类多属此类 2、慢性感染:病变持续2个月以上。如结核 3、亚急性感染:介于急性与慢性之间,由急性感染迁延而来,亦可由于病毒毒力弱但耐药或抵抗力差所致 病因 (一)病菌的致病因素 1、粘附因子、荚膜 2、胞外酶、外毒素、内毒素 (二)人体受感染的原因 1、局部情况:⑴皮肤粘膜缺损⑵管腔阻塞⑶血循障碍⑷先有其它病变 2、全身抗感染力降低:消耗性疾病、激素、放化疗、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AIDS 预防 (一)防止微生物污染 1、实施卫生管理;2、严格消毒灭菌; 3、无菌操作;4、正确处理创口 (二)支持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1、使用特异性免疫(如TAT); 2、治疗原发病; 3、改善营养状况 病理 (一)非特异性感染 酶及毒素作用,炎性细胞及补体等的参与 病变的演变:   1、炎症好转   2、局部化脓   3、炎症扩展   4、转为慢性炎症  病理 (二)非特异性感染  1、结核:形成独特的浸润、结节、肉芽肿、干酪样坏死、冷脓肿  2、破伤风、气性坏疽:起病急,前者致肌痉挛,局部炎症少;后者组织水肿产气,病变 3、真菌感染:形成肉芽肿、出现溃疡、脓肿、空洞 诊断 (一) 临床检查 1、全身状态:生命体征、营养、休克 2、局部表现:红、肿、热、痛 3、相应系统障碍: 4、特异表现:破伤风—肌痉挛;气性坏疽—捻发音 5、相关病史 (二)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 治疗 (一) 局部处理 1、保护局部,避免扩散。2、浅部:湿敷、理疗、引流。3、深部:手术切除 (二) 抗炎:根据菌种选择 (三) 改善全身状况 第二节 浅部化脓性感染 疖 疖 单个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金萄菌多见 临床表现:发于皮肤,红肿热痛表现,其中心可有脓头,破后可愈。亦有无头疖,破溃较迟,需设法促使脓液排出 无头疖 诊断:表现明显,诊断较易 鉴别诊断:1.痤疮合并感染:顶端有凝脂。2.粉瘤合并感染:病变较久,表皮正常。3.痈:病变范围大 防治:1.初期:理疗外敷。2.成脓后:剔出脓栓,出脓后敷利凡诺等。3.应用抗生素。 痈 指邻近多个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以金萄菌多见 临床表现:中老年多见。初起为红肿,可见数个脓点,继之红肿扩大,脓点增大增多,中心处坏死。项背部多见 诊断:诊断较容易 预防:与疖同 治疗: 1.及时应用抗生素,防止脓毒症 2.局部处理: A.初期可外敷(鱼石脂、金黄散); B.成脓后“十”字切开 皮下急性蜂窝织炎 指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感染,发于人体各部,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萄菌多见 临床表现: 1.一般性皮下蜂窝织炎 2.新生儿皮下坏疽 3.老年人皮下坏疽 4.颌下急性蜂窝织炎 5.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 一般性皮下蜂窝织炎 先有病损或感染,发病时伴恶寒发热,局部肿痛,边缘不清,淋巴结肿大 新生儿皮下坏疽 背臀部多见,患儿发热、不进乳或昏睡,皮肤发红、质地变硬并扩大,中央变软起水泡,严重时皮肤坏死破溃 老年人皮下坏疽 背部或侧卧着床处红肿痛,伴发热,全身不适,继之变暗波动感,穿刺有脓 颌下急性蜂窝织炎 源于口腔或面部,口腔者易阻塞通气,颌下、口底肿胀;面部者红肿热痛,全身反应重 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 病菌为厌氧菌,炎症仅在皮下层,初期同一般性皮下蜂窝织炎,但进展快,且有捻发音 诊断 根据病史及化验易于诊断 鉴别诊断 硬皮病:皮肤不红,体温不热 小儿急性咽炎:颌下肿胀较轻,咽部发红明显 气性坏疽:伤及肌肉,运动障碍,细菌培养确诊 防治:注意卫生,选择有效药物,局部切开引流。对证支持治疗。 丹毒 皮内淋巴管网受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所致。常先有皮损如癣、溃疡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全身不适;多见下肢、面部;皮肤发红、灼热、痛、微隆、界清;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