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梁遇春散文译介与创作显在关系
梁遇春散文译介与创作显在关系
摘 要:梁遇春翻译过大量英国小品文,他的创作世界和翻译世界之间存在着显在的“对话”关系。他个人话语的思想内涵、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文体结构等主要来自他所翻译的英国小品文。但梁遇春能将借鉴别人的东西揉进新的意境,产生独立的艺术效果,从而具有了艺术的独创性。对梁遇春及类似梁遇春这样译作并举的知识分子群的综合考察,可以了解和揭示外来影响本土化的复杂过程,有助于促进异质文化间的阐释与交流。
关键词:梁遇春 翻译 创作 小品文
散文家梁遇春的翻译世界和创作世界之间存在着一种明显的互动关系,二者合起来构成了一个互文互证的领域,值得去查勘一番。这虽是一个个案研究,但它在文学史上和翻译史上未必没有意义。
在他所译介的散文作家中,最为推崇兰姆(Charles Lamb),兰姆对他的影响涉及了他散文创作的思想,内容和形式诸方面。梁遇春从兰姆不幸的人生经历来分析兰姆的思想和个性,认为兰姆用点泥成金的生活术,去观察世态,理解一切。他的随笔写作,是把个人的不幸升华为美妙的散文作品。兰姆的人生态度是到处挥洒同情,梁遇春最欣赏兰姆的一点便在于此。只有具有广博阔大的同情心的人,才能用宽容通达的眼光品味一切。如:他年轻的时候曾在一篇叫做《伦敦人》的作品中说:“往常当我在家觉得烦腻或者愁倦,我跑到伦敦的热闹大街上,任情观察,等到我的双颊给眼泪淌湿,因为对着伦敦无时不有像哑剧各幕的动人拥挤的景况的同情。”因了同情,便觉趣味,人生无处不得美。但兰姆并非盲目乐观,笼罩在兰姆轻松幽默外衣下的是一颗世事洞明的心。在看透了世事的矛盾和荒唐后,他能站在世事之外,笑着淡然处之。
梁遇春也是像兰姆一样以轻松幽默的态度对待人生。因为人生存在矛盾,梁遇春试图以兰姆式的幽默轻松处之。他的“笑”的主张正是回应了兰姆的幽默观:“常常发笑的人对于生活是同情的,他看出了人类共同的弱点,事实与理想的不同,他哈哈地笑了。”他十分明晓“止血的灵药”便是笑:“在我们这个空气沉闷的国度里,触目都是贫乏同困痛,更要保持这笑声,来维持我们的精神,使不至于麻木沉到失望深渊里。”梁遇春喜欢笑,提倡笑,这是他感受到精神上的重压又无法摆脱而形成的一种反冲。这种笑只是一种暂时的自我麻醉,最终只能酿成苦笑。读过《泪与笑》,《一个“心力克”的微笑》,《苦笑》诸文中梁遇春对笑的形容,谁都能感受到笑里所渗延的悲哀。可以说,“含泪的微笑”在文中四处弥漫。
笑而不得,便化作泪。梁遇春一再强调眼泪是热爱生活的表现。泪与笑,两个矛盾的基调贯穿于他全部的散文创作中。在与兰姆的文字神交中,他想要找寻一种可理解的人生状态。兰姆的悲剧式幽默若没有适合梁遇春本人的特殊情况,梁遇春就不会受到影响。即便受影响,梁遇春的兴奋点始终是他自己对人生的独特看法。因此,他仍真正地属于他自己。在泪与笑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不同于兰姆的“火”。
火,是梁遇春一再提及的意象,是他激情的外在表现。梁遇春喜欢以火为题材,对火再三歌颂,从中读人生真相,读火焰般跳荡的生命。在《泪与笑》文集中,直接以火为题的就有三篇:《观火》、《救火夫》、《吻火》。凡生活中值得珍视的东西,如:艺术,信仰,爱情,求知等,皆可用“火”譬喻。梁遇春正是怀着如此炽热的感情,写下了翻腾着感情烈焰的《救火夫》。他热烈地赞颂了救火夫的牺牲精神,同时谴责着自己,更诅咒着黑暗的社会。他将救火夫与像自己这样的知识分子相比较,进一步审视到自己的懦弱。他恨责自己是躲在人生舞台的“帘子后面呜咽”的“弱者”,因此赞叹:“在席卷一切的大火中奔走,在快陷下的屋梁上攀缘,不顾生死,争为先登的救火夫们安得不打动我们的心弦。”由此看出,梁遇春所谈的火是一种崇高精神的遗留,是在谈生活本身,生命本身,精神本身。
梁遇春一头扎进生活,从自己经历的生活和阅读的书籍中,捕捉种种矛盾的现象来倾诉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和追求,同时宣泄自己对现实的不满,苦闷和感伤。他对人生是热情而执着的。总之,他仍然延续着五四运动时期“个性解放”的思潮,抒发自己对人生的独特看法,企图从中悟出人生真谛。这种入世的人生态度,显示了他与兰姆的最大差异。兰姆因了他的经历和个性及文化环境,能做到局内人与局外人的平衡与和谐,能气定神闲地看待生活。与兰姆不同,梁遇春内心有一团火,这把火左冲右突,均不得有所泄,结果只能造成心理郁结。梁遇春的创作时代正是处于革命与反革命,光明与黑暗的博弈时代,作为一个追求光明的知识分子,他徘徊于热烈与感伤,希望与茫然之间,交予我们的是寻求真实世界的赤诚之心。
在梁遇春和兰姆的散文中最明确同时对中国现代散文来说又最具意义的相似,还是文体结构上的相似。这在中国现代散文中很难找到,只有在他所翻译的英国小品文中找到相类似的渊源。这就是被叶公超视为“草率”,被废名视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