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诗和英美诗歌意象研究
汉诗和英美诗歌意象研究
文学现象承载着文化,文化现象凝聚在文学样式中。诗歌是文学的一个形式,在中国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重要的特征就是意象,意象至今也是诗歌这一文学样式中的重要成分,意象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受传统文化和民族地域的影响,挥之不去,耳濡目染,深深地存在于诗人思维的潜意识里。杜鹃是个啼血哀号的中国古代文化的传统意象,而在诗里却截然不同。英国浪漫派诗人华兹华斯著名的《致布谷鸟》,布谷鸟成了春的象征,快乐的意象,增添了诗人的喜悦之情。诗人张振民一首《啼血》就是对中国传统的继承:城头上几只杜鹃/不叫了/如果没有别的声音/一滴一滴落下的那红,一定/是血。
西方来自亚里士多德临摹仿说的影响,而过分重视人物形象的刻画。包括英美人在内的西方人的诗歌意象常常注重个体精神,个体创新,他们的诗歌意象不稳定,个性化比较强。与中国人不同,西方人,注重个体的创新,冒险,打破传统,言前人所未言,这才有了20世纪的英美诗歌的崛起和令人瞩目的成就,代表人物庞德是这场意象主义运动的倡导者和现代主义诗歌的开山鼻祖。庞德借用东西文化,通晓古今中外,使用翻译的手法再创造中国古典,最终成为意象派诗歌的大师,写出了《在地铁里》这首意象诗歌的经典诗作:忽明忽暗熙攘人群里的面庞/阴湿的树枝上面的几片花瓣。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他创办的《诗刊》成了意象诗歌开始的标志,他的《诗章》也同样被视为意象派纲领。主张诗应该描绘“意象”,“一种在一刹那间表现出来的理性和感情的集合体”。发轫于法国超现实主义运动在60年代的美国发展成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新超现实主义或称“深度意象派”或者后现代派,渐渐成为一场大规模的诗歌运动。他们的意象已经远远超出了意象派的误区,从表层事物的关联,转向了深层次的意象。
詹姆斯,莱特的《春之意象》是深层意象的典型代表作:两个运动员/正跳舞在风的教堂里/一只蝴蝶/飞落在你绿色话声的枝条上//几匹羚羊熟睡在月亮的灰烬。正如布莱曾说的,“深层意象诗是通过对无意识的开掘,使得想象的跳跃和比喻的转换成为可能,使意象从心灵深处跃起。”在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个意象:两个运动员,一只蝴蝶和几匹小羚羊从深层潜意识中跳出来。与诗人的主观感觉密不可分,表达了诗人特有的感受。读者惟有透过表面荒谬或不相干的联系,才能把握深层意象诗的精髓。诗人张振民出生于60年代末期,在诗的田地里已辛勤耕耘20多年。他的诗歌里有第三代诗人呼吁的个体意识,又有英美诗歌的渗透,还有民族本土精神。因此读他的现代诗可以领略不同于传统表达形式的意象,无不含着外国诗歌的影响。诗人张振民在《新诗集的黑夜比你长》一书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夸张和象征等手法,突破了传统诗歌不重视“象”的局域,突出了“象”的作用。用诗人特有的联想和独特的情感填满了意和象的沟壑,在他的诗作里“意”和“象”浑然一体。
从《一粒芝麻》中的意象可以看出诗人卓越的才华和驾驭深层意识的能力:一粒芝麻从田间穿过/途经我身旁/多香啊/小南风突然卧倒/鸽子与麻雀的欢跃/眼睛的光亮与麻雀的嘈闹/搅在一起/把秋天闪在了山崖/太阳的光线披散开来/我低低的喘息/像芝麻就要起飞/瓦蓝天空的窗口向西/此时我与二两秋波的距离/仅仅相隔一层香气/这香气在穹窿之下/多像一粒芝麻溢出的/生命的全部意义。
诗人透过一粒芝麻感悟人生的意义,春华秋实的价值。把一系列意象罗列在一起,对深层意识的挖掘诗人用一粒芝麻和香气让人联想到收获和秋天,小南风和鸽子与麻雀给人收获的时动态的喜悦。第三节里太阳的光线告诉我们已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候和就要被加工的芝麻。最后两节里蕴含着自然界规律的秋天描写成了二两秋波,散发着田园生活的收获浓缩成了一层香气,和一粒小小芝麻所蕴含的生命的意义巧妙地凝结在一起。
90年代的诗人有个共同的特点:风格比较轻快,没有逼真的描绘,从主观意识出发,运用象征、暗示、类比等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地概括。《汜住那座山》是一首咏秋诗,诗人使用形象的语言,再现客观景物和浮现在诗人的深层意识中的真情。中国诗歌的传统就是重情,触景生情,主张情的抒发。在这首诗里,诗人先渲染秋天的气氛:那座山上的秋天/该红的果实红了/到山上看看吧/山上的空气香得浓缩成一团/有几颗青果躲在树叶后面/闪着春天的媚眼/。通过视觉意象效果渲染果实红了,之后是嗅觉意象效果描绘秋天香得浓重。接着诗人近观,用秋天的漫山红色的果实中几粒别致的青果意象营造了一个秋天的美丽的图画。红果、青果、春天的眉眼、一团香气等崭新的现代意象令人耳目一新。这些眉眼似乎还有一些纠缠/不肯离开/殊不知/果树对叶子的眷恋已层林尽染。诗人接着用红色表达果树对绿叶的一往情深,而相比之下青果、春天的眉眼比不起红色之恋的沉重。诗人并未停留于此,不满足于实景再现和不止步在青果、红果等的类比,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