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语中表偷盗类词历时演变
汉语中表偷盗类词历时演变
王力先生指出:“‘偷东西’的‘偷’的概念,先秦一般用‘窃’字来表示。‘偷东西的人’的概念,先秦用‘盗’字来表示。在现代普通话口语里,先秦‘窃’所表示的概念,已经完全用‘偷’来表示;先秦‘盗’所表示的概念,则用‘小偷’或‘贼’来表示了。”鉴于此,我们考察了先秦汉魏六朝乃至唐宋元明时期的文献,对其中偷盗类词语进行较详尽地分析和统计,从而探索其历时演变足迹。
一 、动词盗、窃、偷
上古时期,表示“偷盗”这一意义主要用“盗”和“窃”,“窃”是动词,指“偷东西”,《说文?米部》:“窃,盗自中出曰窃。”;“盗”在春秋时代,基本词性是名词指“偷东西的人”,战国末开始活用作动词指“偷窃”,与“窃”同义。下面列举数例:⑴无敢寇攘,逾垣墙,窃马牛,诱臣窃,汝则有常刑!(《尚书?周书?费誓》)正义:军人盗窃马牛,诱偷奴婢,汝则有犯军令之常刑。⑵故政不正,则君位危,君位危,则大臣倍,小臣窃。(《礼记?礼运》)正义:窃者,盗也,职?位卑,但为窃盗府库之事。⑶子云:“礼,非祭,男女不交爵,以此坊民,阳侯犹杀缪侯而窃其夫人。(《礼记?坊记》)按:窃,偷盗,此指私通。⑷子曰:“藏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论语?卫灵公篇》)注:窃,盗也,鲁大夫藏文仲知贤不举,偷安于位,故曰窃位。⑸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6)作《誓命》曰:“毁则为贼,掩则为藏,窃贿为盗,盗器为奸。(《左传?文公十八年》)(7)夫力不足则伪,知不足则欺,财不足则盗。(《庄子?杂篇》)(8)故曰:盗名不如盗货。(《荀子?不苟》)(9)是故使治官府则不盗窃,守城则不崩叛,君有难则死,出亡则送。(《墨子?非命上》)(10)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庄子?外篇??箧》)
上文例(1)―(4)是动词“窃”的用例,例(5)―(6)名词“盗”指偷东西的人,(7)―(10)是动词“盗”的用法,“窃”和动词“盗”的宾语既可是具体名词,也可是抽象名词,指一般的偷东西。“偷”字不见于《说文》,上古的“偷”字是“苟且”或???似“苟且”的意思。《集韵》:“偷,苟且也。”如:(11)子曰:君子庄敬日强,安肆日偷。(《礼记?表记第三十二》)(12)孝伯曰:“人生几何?谁能无偷?朝不及夕,将安用树?” (《春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13)佻,偷也。(《尔雅?释言第二》)到汉代“偷”由“苟且”义引申指“偷窃”,据调查,这一意义最早见于《淮南子》一书中:(14)楚将子发好求技道之士,楚有善为偷者往见曰:“闻君求技道之士;臣,偷也,愿以技赍一卒。”子发……出见而礼之。左右谏曰:“偷者,天下之盗也。何为之礼?”君曰:“此非左右之所得与。”后无几何,齐与兵伐楚……于是,市偷进请曰:“臣有薄技,原为君行之。”例(14)中“偷”或用,作动词“偷+者”,或活用为名词,均指“偷东西的人”,但是,“偷”的这种用法在两汉很少使用,除上例外,《论衡》中用3例,其中2例“偷盗”连用,《汉书》用5例名词,5例动词,其中用3例“偷盗”连用,如:(15)窃簪之臣,亲於子反,鸡鸣之客,幸於孟尝。子反好偷臣,孟尝爱伪客也。《论衡?卷一?逢遇篇第一》(16)夫佞与贤者同材,佞以情自败;偷盗与田商同知,偷盗以欲自劾也。《论衡?卷十一?答佞篇第三十三》(17)是时,颍川太守黄霸以治行第一入守京兆尹。霸视事数月,不称,罢归颖川。于是,制诏御史:“其以胶东相敞守京兆尹。”自赵广汉诛后,比更守尹,如霸等数人,皆不称职。京师浸废,长安市偷盗尤多,百贾苦之。上以问敞,敞以为可禁。敞既视事,求问长安父老,偷盗酋长数人,居皆温厚,出从童骑,闾里以为长者。敞皆召见责问,因贳其罪,把其宿负,令致诸偷以自赎。偷长曰:“今一旦召诣府,恐诸偷惊骇,愿一切受署。”敞皆以为吏,遣归休。置酒,小偷悉来贺,且饮醉,偷长以赭污其衣裾。吏坐里闾阅出者,污赭辄收缚之,一日捕得数百人。穷治所犯,或一人百余发,尽行法罚。《汉书?卷七十六?赵尹韩张两王传》(18)太傅平化侯饰虚伪以偷名位,‘贼夫人之子’。《汉书?卷九十九下?王莽传》(19)惟贫困饥寒,犯法为非,大者群盗,小者偷穴,不过二科,今乃结谋连常以千百数,是逆乱之大者,岂饥寒之谓邪?《汉书?卷九十九下?王莽传》
以上诸例,动词“偷”的宾语既可是具体名词,也可跟抽象名词,和动词“窃”、“盗”用法相同。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偷”作“偷盗”讲与“盗”、“窃”相比,使用比率依然不高,下面是其在口语性较强的几部著作,如《搜神后记》、《异苑》、《世说新语》、《水经注》、《齐民要术》中的用例:(36)昔有老姥,雨夜纺绩,断失其 所在。姥独骂云:“何物鬼担去!”户外即有应声言:“暂借避雨,实不偷钅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