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动荡对阿赫玛托娃诗歌创作特色影响.docVIP

浅析社会动荡对阿赫玛托娃诗歌创作特色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社会动荡对阿赫玛托娃诗歌创作特色影响

浅析社会动荡对阿赫玛托娃诗歌创作特色影响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它反映了社会历史前进的足迹,展现出丰富的社会文化现象。运用语言来描写社会现象的文学作品,其特色当然更会受社会发展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而不同的时代特征又必将影响作家的创作风格和特色。俄罗斯著名女诗人阿赫玛托娃一生创作甚丰,作品的创作风格和内容也变化甚大:由最初只知凄凄楚楚地描写个人的“小我”情感世界,转入后来勇敢豪迈地抒发对人民,对民族,对国家前途的关心的“大我”特色。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转变呢?这与她的个人遭遇和所经历的社会动荡是密切相关的。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阿赫玛托娃生平简述   安娜#8226;安德烈耶夫娜#8226;阿赫玛托娃(Анна Андреевна Ахматова,1889―1966)是俄罗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翻译家、文艺学家。   阿赫玛托娃于1889年生于俄罗斯一个普通的海军家庭。幼年父母离异,这使她小小的心灵蒙上了阴影。后来阿赫玛托娃迷恋诗歌,并立志写诗,但遭到其保守父亲的强烈反对。为此,阿赫玛托娃随了其母亲之姓,并坚持诗歌创作。在婚姻方面,诗人也是不尽如人意。与前夫结婚又离婚,后前夫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政府处决。她与前夫所生的惟一的儿子也因他们的原因被几次收监。为此,诗人在很长时间都奔波于探监的路上。而诗人的作品也曾一度被禁止。一直到晚年,种种荣誉才纷至沓来。1964年获得意大利埃特纳#8226;陶尔明诺国际诗歌奖,1965年接受牛津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1989年,在她百年冥诞之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这一年定为“阿赫玛托娃年”,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女诗人。   因为诗人经历了种种不幸,也因为诗人亲历了几次大的社会动荡。诗人的诗歌才大都或悲戚或悲愤,读来令人潸然,心中不免戚戚。也正因如此,诗人才赢得了“哭泣的缪斯”的头衔。如果不是当时的特殊时代背景,不是因为当时时代背景下某些政府要员的无知和庸俗,诗人何至于会遭受种种不公的待遇,何至于一生坎坷,最后落个寡妇加寡母的下场呢?以这种惨痛的代价换来??所谓美誉,对诗人而言,所带来的痛苦怕比往伤口上撒盐还难受!但也正因为有了这些经历,诗人的诗歌中无时无刻不透露出一种令人钦佩的坚强和不屈。诗歌的内容也逐渐从只顾描写个人及周围的人和事的小圈子向关心他人,关心民族,关心国家的大圈子过渡。最终完成了从“小我”到“大我”的突破。      二、阿赫玛托娃诗歌创作内容及特色的演变   第一阶段:纯粹的“小我”特色。诗人早期的诗作大多局限于对“自我小圈子”的关注和兴趣。且大都以自己的爱情和生活为创作题材,描写对爱情和生活的体验和感受。诗人从小经历了妹妹早年夭折,父母离异,丈夫对婚姻的短暂背叛。在这种生活背景的影响下,其诗歌基调大都充满忧郁和痛苦。描写手法细腻委婉,独具一格。正如日尔蒙斯基在谈到她的抒情诗的特色时说,她不直接地谈自己,她谈的是内心现象的外部环境、外部生活事件和外部世界的事物,只是在对这些对象的特殊选择中和在对它们的感受的变化中才能感觉到真正的情绪和包含在词语之中的真正内容。如下面一首诗非常生动的反映出了男女主人公离别时的痛苦场面:   在深色的面纱下   ……   我怎能忘记?他踉跄着出门,   痛苦地扭曲着嘴唇……   我顾不得扶靠护栏,   忙不迭地追他到门口。   我气喘吁吁地喊道:“那一切   不过是玩笑。你再走,我就死。”   他只是平静地一笑,冷冷地   对我说:“别站在风口里。”   诗人在这一时期创作诗歌,大都如上述诗歌一样充满了忧伤和离愁别绪,凄婉动人。如汪剑钊所译的《在人们的亲近中存在着隐秘的界限》(1915年),《一切被夺走:力量,爱情》(1916年),《恐惧》(1921,8,27--28)等。   第二阶段:逐渐走出“小我”。“十月革命”之前和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政治、经济动乱。官员有的卖官封爵,乘机大捞一把;有的纵情淫乐,醉生梦死;也有些纷纷自杀。同时,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俄罗斯许多知识分子受国外破坏分子的诱惑,弃国而去。阿赫玛托娃同样在被施以诱惑的行列中,面对这种现实,诗人的爱国热情陡然被激发出来,诗歌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她开始逐渐走出“小我”,开始描写外面的世界。爱国主义诗篇成为诗人新阶段的创作主题。阿赫玛托娃谴责那些破坏俄罗斯经济和文化的人,她把他们称之为“敌人”。写于1917年的《有个声音呼唤过我》成了诗人这一时期的代表之作:   有个声音呼唤过我,   它安慰说:“到这里来,   离开你那荒凉有罪的家乡,   ……   但我冷漠而又平静地   用双手捂住了耳朵,   不要让这种卑鄙的言语   把悲哀的心灵玷污。   这首诗以斩钉截铁的意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