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强化新闻舆论监督思考
关于强化新闻舆论监督思考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组织形式、就业结构、分配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利益格局调整,不同利益群体会产生一些不同意见。社会上一些消极腐败现象的存在,在人民群众中也会引发一些不满情绪。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让人民群众把意见和情绪释放出来,可以起到减压的作用,避免这种情绪的积淀和突然爆发。同时,舆论监督可以起到提醒、告诫的作用,个别人受到批评和监督,会使更多的人引以为戒、受到教育。同时,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有利于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弘扬正气,针砭时弊,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因此要注意防止和坚决纠正那些阻碍改革、影响发展、干扰稳定的破坏性舆论监督。当前,新闻舆论监督表现出监督对象的低层次,监督内容缺乏深度和广度等问题,其主要原因还是舆论监督难的问题。那么,舆论监督究竟难在哪儿呢?
其一,监督环境差。当前强化新闻舆论监督的外部环境尚未真正形成,特别是一些党员、干部在认识上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误区。如:有的领导干部监督意识淡薄,对搞好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不重视新闻舆论监督;有的领导干部担心新闻媒体反映社会公众不同意见容易引起思想混乱,不利于党和政府决策的贯彻实施,不支持舆论监督;有的领导干部过多考虑个人的政绩、个人的利益和个人政治名誉,要求新闻单位报喜不报忧,甚至以各种理由压制和刁难新闻舆论监督。
其二,缺乏独立性。从监督的机制上来看,新闻舆论监督必须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否则监督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新闻舆论监督最主要的是要全面、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问题,既要对社会和政治生活中正面的东西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褒扬,又要对阴暗面和一些丑恶的东西给予无情的揭露和鞭挞。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独立性不够等原因,新闻舆论监督在履行职能方面也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特别是对一些腐败现象的揭露和对违纪违法案件的披露方面,往往不尽???人意。
其三,法制不完善。当前,我国宪法和法律都没有明确规定舆论监督权,新闻舆论监督还没有真正的法律地位。我国现阶段新闻舆论监督方面的法规制度建设十分薄弱的现状,决定了当前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不可能完全放开,否则将引发许多社会矛盾。没有严格的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规范,正常的舆论监督就难以进行,对监督主体、客体的权利义务,监督对象的确认都缺乏保障,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只能是“天方夜谭”。
舆论监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是由多种监督形式组成的,主要包括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司法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社会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等。监督形式不同,其监督范围、监督特点、监督手段、监督方式、监督效果也会有所不同。新闻舆论监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新闻媒体广泛传播,主要特点是新闻性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鉴于此,在运用这种监督手段时,我们要尽量选择“政府重视、群众关心、针对性强、教育面广”的重大问题,尽量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事例,力求做到揭露面小、教育面大。要明确舆论监督的重点,注意监督方式和监督艺术。
一要营造良好的新闻舆论监督的氛围。正常的、有效的舆论监督有赖于宽松、民主的环境。在新闻舆论监督这个问题上,我们应当明确的一个重点是,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同我们要把握的新闻舆论正确导向并不是相悖的。开展正确的舆论监督,既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也是其忠诚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维护人民利益的实际行动。过去只讲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现在开始实事求是地正视在具体实践中可能存在的一些矛盾,可以揭露腐败行为。这些理念上的变化对新闻舆论监督实践是有利的。但我们新闻媒体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舆论,较为重大的批评、揭露、监督、调查等不能脱离党的正确领导。
二要树立新闻舆论监督的正确理念。首先,新闻舆论监督并不等于批评报道。批评报道是实施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方式和主要手段,如果把以整个社会或公众为对象的批评报道理解为舆论监督,势必减弱新闻舆论监督应有的战斗力,新闻媒体可能沾沾自喜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的批评。其次,新闻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并无冲突。正面宣传是指那些弘扬主旋律的褒扬性报道,其本身就包含着对假恶丑的鞭挞与批评,而揭露假恶丑的新闻舆论监督又强烈地表现出对真善美的呼唤与渴求。所以不能简单地用“以正面宣传为主”来限制新闻舆论监督。再次,积极的、善意的和实事求是的舆论监督不但不会添乱,反而还可以增进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信心,让读者感到:新闻媒体的重要作用是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三要加强职能监督机关与舆论监督部门的合作。新闻舆论监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倾诉版“瓶颈之阻”与求解.doc
- 倾诉在“拟态”人们情感空间.doc
- 假新闻产生原因探析.doc
- 假新闻分布成因和处理.doc
- 做一个具有人格与学术双重魅力教师.doc
- 做一匹吸引伯乐千里马.doc
- 做一名无愧时代记者.doc
- 做丁克夫妻,我夕阳为谁温情斜照.doc
- 做司机乐趣试驾华晨新宝马520Li.doc
- 做大学生就业“导航员”.doc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5390-2025动力锂电池生产设备通信接口要求.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5393.2-2025信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 第2部分:参数化模型.pdf
- GB/T 45393.2-2025信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 第2部分:参数化模型.pdf
- 《GB/T 45393.2-2025信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 第2部分:参数化模型》.pdf
- GB/T 10184-2025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pdf
-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024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pdf
- 豫园股份:2024年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pdf
- 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