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洋洋洒洒一孔之见多如牛毛误用
洋洋洒洒一孔之见多如牛毛误用
洋洋洒洒≠飘扬、洒落
2010年8月24日的《文汇报》上有一句话:“每天14:07、16:07、19:07,当浦东驶向浦西的摆渡船刚刚靠岸,雪花就从韩企馆(按,即世博会韩国企业馆)的楼顶洋洋洒洒地飘落下来,仿佛为场馆入口卷下了一道‘雪帘’。”“洋洋洒洒”能不能形容雪花飘落,让我们先来考察一下这条成语。
“洋洋洒洒”,语出《韩非子?难言》:“所以难言者,言顺比滑泽,洋洋??然,则见以为华而不实。”这段话是说:难于进言的原因是,话说得和顺而流畅,富丽而有条理,就会被认为华而不实。后多作“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很长,内容丰富,一气贯通,明白流畅。例如清?夏敬渠《野叟曝言?凡例》:“故成此一百五十余回洋洋洒洒文字。”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洋洋洒洒,将近演了一点钟,真是字字激昂,言言沉痛。”巴金《春》二四:“国光在这个题目下面,洋洋洒洒地写了三四千字。”秦牧《读茅盾〈八十自述〉诗》:“我曾看过沈老向人谈及他青年时代读过的一串古典书籍的目录,那真是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使用这条成语,必须弄清“洋洋”的意思是形容众多、丰盛的样子,“洒洒”的意思是形容明白、流畅的样子。有人错误地把“洋洋”同“扬扬”、“飘扬”,“洒洒”同“飘洒”、“洒落”混为一谈,从而把“洋洋洒洒”当成形容雪花飘扬、细雨飘洒的成语,与原意大相径庭。《文汇报》的“雪花……洋洋洒洒地飘落下来”,就是典型的误用。类似的误用,在媒体上并不罕见。例如:
⑴雪片洋洋洒洒,穿过树林,滑落地面,瞬间就白了一片,周围红色、橘色的背影也变成了雪人。(《京华时报》,2010年11月25日)
⑵2月18日清晨,节后的金城飘洒着久违的春雪,洋洋洒洒的雪花将刚被烟花描画过的天空擦洗一新,空气舒爽湿润。(《兰州晨报》,2011年2月19日)
⑶今天上午11点左右,今冬第一场雪飘落甬城,密集的雪花夹着雨丝洋洋洒洒落下,别样的冬日景致让市民十分惊喜。(人民网,2010年12月15日)
⑷山花节第一天,天空飘着洋洋洒洒的小雨,整个大明山烟雾缭绕。(人民网,2011年2月28日)
例⑴⑵用“洋洋洒洒”形容雪花,例⑶形容“雪花夹着雨丝”,例⑷形容小雨,显然都是误用。前两例可以改为“纷纷扬扬”。“纷纷扬扬”形容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纷纷:形容多而杂乱的样子;扬扬:形容飘扬的样子)。例如《水浒全传》第十回:“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叶文玲《丹梅》:“天,渐渐地黑下来了。高庄车站通往县城的道路,已经被纷纷扬扬的大雪盖满了。”但是最后一例不能这样改,因为“纷纷扬扬”不能形容下雨。
⑸音乐掺杂着咖啡和酒香在高大宽敞的建筑中洋洋洒洒地飘出。(人民网,2011年4月25日)
⑹待全部客人净手完毕后,主人端来几盘抓饭……抓吃时,务必注意,不得洋洋洒洒。抓饭之名由此而来。(人民网,2011年4月27日)
例⑸由雪花飘扬发展为声音和气味飘扬,例⑹又由雪花洒落发展为饭粒洒落,则是沿着错误的道路越走越远了。
“一孔之见”与“一家之言”
“一孔之见”,意思是从一个小窟窿里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例如清?谭嗣同《兴算学议?上欧阳中鹄书》:“不敢讳短而疾长,不敢徇一孔之见而封于旧说,不敢不舍己从人取于人以为善。”苗得雨《文谈诗话》:“把一点当全面,把侧面当正面,把一孔之见当全部真理……这种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包括政治生活中,不是时常有的吗?”李?人《大波》二部六章:“这是职司一孔之见,仍候大人钧裁。”徐铸成《报海旧闻》:“对他的政治立场,我不想,也没有水平加以全面分析,只从我的体会,说些一孔之见罢了。”
理解“一孔之见”的关键在“孔”字。“孔”是窟窿,从小窟窿里看东西,看到的自然狭隘片面。因此这是一条贬义成语,通常用作谦辞,如果用于评价别人,那就是有意贬低了。遗憾的是有人没有理解这条成语的含义和感情色彩,竟然用来肯定甚至赞扬别人的见解,以致造成误用。请看例句:
⑴《望海楼》栏目的文章……与时俱进,抓住要旨,因事因人而议、而论、而发,文字精炼,立意新颖,虽系一孔之见,但含金量极重,令人读之耳目一新。(《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6月11日)
⑵我以为易中天、于丹、阎崇年、钱文忠诸位先生起码在以一己之力、一孔之见解读传统文化,做着实实在在的具体工作,比那些大而无当的空头议论不知要强多少倍。(《人民日报》,2009年3月21日)
⑶以前的声音主要由政府首脑发出,一言九鼎,惜字如金;再就是学者之声,多为一孔之见,即有卓识,也是人微言轻。周小川既是官员又是行家,提供了庙堂和书院之外的另一种意见。(《中国青年报》,2009年4月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