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docVIP

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

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   关键词:硬脑膜;血肿;外科;手术;影像学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12)04—0620—03   慢性硬膜下血肿约占颅内血肿的10%,起病隐袭,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手术疗效好。我科于2005年5月至2009年5月间共手术治疗6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现将有关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62例,其中男37例,女25例,年龄55~81岁,平均65岁;病程为25 d至5个月,平均43 d;血肿左侧27例,右侧23例,双侧12例。头部外伤者45例,否认头部外伤者17例。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病史者12例。   1.2 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   缓慢进行性头痛、呕吐者58例,一侧肢体麻木或轻偏瘫者41例,意识障碍12例,痴呆、精神异常者12例,失语者3例,昏迷伴一侧瞳孔散大1例。   1.3 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新月形或半月形低密度影,亦可为等密度或混杂密度影,同侧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向对侧移位。   1.4 手术方法   1.4.1 手术方法 (1)钻孔引流冲洗术:①采用双孔法,选择前后2孔的位置宜定位在血肿的后下方和前上方,距血肿边缘约2 cm。先钻前孔,切开硬脑膜后,立即置入10号硅胶引流管并固定。再钻后孔,切开硬膜置入同样10号的硅胶引流管。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清亮后,2支引流管分别另行头皮刺孔引出颅外,接无菌引流袋,前孔引流管排气,后孔引流管排液。②采用单孔法,根据CT显示血肿所在部位,选择血肿最厚处做切口4 cm,钻孔一处,骨孔直径约1.5~2.0 cm,电灼硬脑膜,十字切开,可见酱油样液体流出,10号硅胶管置于血肿腔内,生理盐水冲洗,同时调整引流管的位置至血肿腔的各个方向,直至冲洗液清亮后,保留引流管于血肿腔中部偏前,接无菌引流袋。   1.4.2 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术中多行马蹄形皮瓣,掀开骨瓣,可见青紫增厚的硬脑膜,先切开一小孔,缓缓排出积血,待颅内压下降后剪开硬脑膜及血肿的外膜。清除血肿及其内侧包膜,避免损伤脑组织表面。于血肿腔内及硬脑膜外各放置引流管1根,骨瓣复位。   1.5 术后处理   术后可采用仰卧位、头稍偏患侧、多饮水、不用脱水剂,可增加补液量,以等渗液为主,促进脑组织膨起,血肿腔闭合。引流管一般留置2~5 d。复查头部CT扫描,了解血肿腔的大小及脑组织膨隆回位情况。   2 结果   62例患者均采用颅骨钻孔引流术,其中单孔法37例,双孔法23例。2例术中发现血肿腔内有凝固黑色血块50~60 ml,改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清除大部分血肿,并切除血肿内膜,术后无复发,无死亡。60例颅骨钻孔引流术者,57例治愈出院;2例患者术后3 d拔除引流管,症状无改善,CT复查证实血肿量较术前无明显减少,于原钻孔处重新置入引流管人血肿腔,反复冲洗,再置管引流72 h,复查CT无血肿,治愈出院;1例术后出现偏瘫加重,立即CT检查发现引流管移位至脑组织内,急诊手术拔出引流管后,扩大骨孔,重置软质引流管于血肿腔,术后止血、护脑、加强功能锻炼等治疗,偏瘫症状明显好转。3讨论   病程在3周以上的硬膜下血肿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约占颅内血肿的10%,有的长达数年。本组患者多在1年内,逐渐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以进行性智能障碍、反应迟钝和表情淡漠为主要表现,偶有精神症状和偏瘫,如不及时明确诊断及治疗则可能发展为脑疝。???生慢性硬膜下血肿病因不明,65%~75%有脑外伤史,34%有酒精成瘾史,其他尚有抗凝药物治疗史等。本组病例中有头部外伤史的患者占72.6%,有阿司匹林类药物服用史的患者占17.3%。头部外伤者因头部受矢状位撞击后,脑组织在颅腔内前后活动范围大,脑表面的桥静脉易撕破出现硬膜下血肿。目前多数研究证明,慢性硬膜下血肿扩大与患者脑萎缩、颅内压降低、静脉张力增高及凝血机制障碍等因素有关。电镜观察发现血肿外膜含有大量毛细血管网,除红细胞外,尚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并在细胞分裂时有脱颗粒现象。这些颗粒基质内含有纤维蛋白溶解原,具有激活纤维蛋白酶、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血小板凝集,从而诱发慢性出血的作用。   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方法较多,钻孔引流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治愈率高的优点,血肿量小于70 ml且血肿覆盖脑表面面积较小者可作单孔引流术,血肿大者作双孔引流术。术中应注意:(1)将血肿腔中陈旧的液态血液尽可能地排空。(2)冲洗管置于血肿腔的不同部位和不同方向,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至液体清亮为止,以将血肿腔内的纤溶物质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尽可能地冲洗掉,阻断纤溶酶原的溶解作用。(3)血肿腔内持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