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讨中药炮制临床意义
探讨中药炮制临床意义
摘要: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需求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本文针对中药药性,明确中药炮制的目的以及掌握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予以介绍和讨论。
关键词:中药炮制;目的;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103-01
中药必须经过炮制之后才能入药,这是中医用药的一个特点。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据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本文从中药炮制的目的、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炮制对临床安全应用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只有合理的炮制工艺,恰当的炮制方法,才能保证临床疗效,提高中药治疗水平。
1 中药炮制的目的
1.1 有毒中药炮制后均可降低毒性:如川乌、半夏、马钱子等;有些毒性药物炮制后除降低毒性外,还可缓和药性,如甘遂、芫花醋炙、巴豆制霜均可缓和泻下作用。
1.2 有副作用的药物炮制后均可消除或减弱副作用:如柏子仁具有宁心安神、润肠通便等作用,生品服后产生滑肠致泻的作用,通过去油制霜炮制后即消除了致泻的副作用;瓜蒌仁制霜、马兜铃蜜炙可消除令人呕吐的副作用;厚朴姜炙、黄精蒸制可消除对咽喉的刺激性。
1.3 改变药性:生品、制品药性不同,临床应用各异。如蒲黄生用性滑,活血化瘀,炒炭后性涩,止血;生甘草性凉,清热解毒,蜜炙后性温,能补中益气;生地黄性寒,清热凉血,熟地黄性温,滋阴补血;何首乌生品苦泄,解毒消肿、润肠通便,黑豆汁拌蒸后,增强了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的作用。
1.4 药性峻烈的药物经炮制可缓和药性:如麻黄生用辛散解表发汗作用较强,蜜制后辛散作用缓和,发汗力减弱,而止咳平喘作用增强;苍术、枳壳麸炒缓和燥性;槐花炒黄、黄连酒炙、大黄酒炙缓和苦寒之性;牛蒡子炒黄缓和寒滑之性等。
1.5 增强药物疗效:可通过炮制后改变药物质地,使其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利于成分的煎出而提高疗效,如种子类。
2 各种炮制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2.1 净制、切制与??床疗效:中药来源于自然界,在采集过程中往往夹杂非药用部分或其他杂质等,因此,必须经过严格的纯净处理,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保证临床用药准确、安全、有效。如丹参、黄连等,常带有泥沙、土块,须洗净才能入药;巴戟天的木心非药用部分,木心强韧,化学成分含量明显低于巴戟天,而木心重量占全药重量的将近一半,这些非药用部位若不除去,则配方中药物有效成分含量减少,达不到治疗所需的有效治疗剂量。有些药材各药用部位不同,其功效各异,若一并入药,则难以达到治疗目的,甚至造成不良后果。如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的根、全草、果实均可入药,根为青木香:止痛、解毒消肿;全草为天仙藤:行气;果实为马兜铃: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又如紫苏解表散风寒、解郁宽中且化痰,紫苏叶能解鱼蟹毒,紫苏梗能安胎,紫苏子能定喘,等等。药材切制成饮片与溶媒接触面积增大,提高有效成分的煎出率,并可避免药物细粉在煎煮过程中糊化、粘锅等现象。切制时,饮片不均匀,厚薄、长短、粒度相差太大,在煎煮过程中就会出现药用成分溶出不一现象。若需进一步加热炮制,还会出现受热不均,生熟不一,药效有异的情况。如调和营卫的桂枝汤,方中桂枝以气胜,白芍以味胜,若白芍切厚片,则煎煮时间不易控制。煎煮时间短,虽能全桂枝之气,却失白芍之味;若煎煮时间长,虽能取白芍之味,却失桂枝之气。方中桂枝、白芍均为主药,均切薄片,煎煮适当时间,即可达到气味共存的目的。因此,饮片切制要严格按照药典或炮制规范的要求,使饮片发挥其“细而不粉”的特色,提高煎煮效率,增强临床疗效。
2.2 加热炮制与临床疗效:加热炮制,主要是用火加热。既是最早的炮制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对药效有明显的影响。干热炮制的各种方法中以炒制和煅制应用最广泛。药物炒制,其方法简便,但在提高疗效,抑制偏性,降低或消除某些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减少毒副作用方面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马钱子中所含的士的宁,既是有效成分,也是毒性成分,可用砂烫或油炸法,使其部分成分破坏,含量降低到安全指标,达到用药安全有效;斑蝥中所含斑蝥素30mg 即可致死,根据研究表明,斑蝥素在85℃即开始升华,所以传统制法以米来炒使部分成分升华,其毒素也随成分含量降低而减弱,以此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中药经炒制处理后,能从不同途径调整药物的功用,满足临床不同的用药要求,清炒的药材多为种子或果实类,因其外层有角质层溶媒不易渗入,有效成分难以溶出,通过加热炒黄处理后,种皮或果皮爆裂,产生香气,质地酥脆易碎,有利于溶媒渗入药材内部,易于煎出有效成分,提高煎出效果;故有“逢子必炒”、“逢子必捣”之说,如苏子、菟丝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