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所长三封“情书”
王所长三封“情书”
三封泛黄的信笺平整地躺在抽屉里,旁边放着是两枚金光光闪闪的二等功奖章和联合国勋章,还有几张荣誉证书。让王水华感觉更为弥足珍贵的却是这三张泛黄的信笺。在笔者与主人公多次聊天中得知,这三封信笺,一封是王水华的妻子写给他的情书,一封是上等兵小黄写给王水华的“情书”,另一封是社区三十几位百姓联名写给他的“情书”,这一珍藏就珍藏了十来个年头。
王水华,江西婺源人,现任福建省边防总队福州支队桥尾边防派出所所长。自1995年12月穿上军装的那一刻,16年的军旅生涯给这位30出头的男人留下了许多岁月的烙印:两年的学院战士和三年的海警学院学员生活,七年的海警二支队历练,八个月的海地维和经历,两年的基层村官磨炼,一年的基层主官锻炼,从一名边防基层士兵成长为担负八个行政村的父母官,一路走来,褪去的是军装上的颜色,留下的更多是爱兵爱民事迹。
航海树英风,心中兵最重
船艇指挥专业出身的他,修完三年学业,带着满腔热情和抱负来到了福建边防总队海警二支队。正所谓“革命军人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在被调往船艇中队带兵的三年时间里,他始终把兵摆在第一位。训练场上做好表率,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生活中细微关心,担当战士的老大哥。
他知道,以85后、90后为主体的士兵群里,大多数都冲着考学提干、转士官、入党、评功评奖的目的而来,所以对于士兵考学,他积极搭建平台,联系地方家教老师为考学战士补习;入党、评功评奖时,坚持原则,发扬民主,不偏不倚,让战士们口服心服。
中队上等兵小黄,在部队摸爬滚打两年,从一名畏惧体育锻炼的“新兵蛋子”逐渐成长为武艺精通的老兵,这样的转变离不开时任排长王水华的精心调教。年底11月份,是老兵复退的时间,小黄也面临着退伍。当时支队预提士官名额有限,中队10名老兵只给两个名额,选谁都难于取舍。小黄是陕西人,家里有五个兄弟姐妹,生活异常艰辛,部队的生活远远好于家里。一个月200块的津贴,攒存五个月寄回家,足可以支撑家里三个月的生活开销。小黄也没有特殊的“关系”,所以预提士官继续在部队服役,是他最大也是最难的心愿。排长王水华深知小黄的情况,在做好其余老兵的思想工作同时,一面重点安抚开导小黄,一面向上级反映,甚至亲自跑到支队参谋长办公室请求多给一个名额,经过多次与上级沟通,小黄终于如愿转成志愿兵。
他对中队战士如此说道:“你们每一位都是我的亲兄弟,我从不抛弃每一位战友,也不放弃每一位兄弟??”在调离中队的那天,小黄把一封信交给了排长王水华,上面这样写道:“老大哥,我一定会当个好兵,我是你带出来的兵??”
分隔两地情,书信传海地
“华,我不知道这是第几个夜晚了,当得知你要去海地参加维和时,我每次半夜从睡梦中惊醒,总向上天祈求你能平安归来。家里一切都好,不要牵挂,我等你。”
短短几句话,却深深触动了王水华最软弱的地方。在海地240多个日日夜夜里,24小时重达40多斤的全副武装,枪林弹雨,各种突发紧急情况,在最难熬的时候,支持他唯一的信念就是妻子写给他的这封信。
军中的男儿也有情。结婚三年,陪伴在妻子和2岁小女儿身边的天数屈指可数。本打算今年带着全家去内蒙古大草原旅游,可这次祖国的召唤,对妻子女儿不得不又一次爽约了。然而妻子的豁达,理解支持,让奔赴海地维和的中国第四支防暴队125名成员之一的王水华放下心中最后一份牵挂。在海地担任狙击手的他,先后出色完成重大任务18次,被联合国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和荣立个人“二等功”。
小事显真情,爱心赢民心
自海地维和凯旋后,他没有在鲜花和掌声中留恋太多时间,随即就投入到基层一线工作中去。在担任琅岐边防派出所责任区民警、兼任金砂管理区党支部副书记时,他把维和精神运用到派出所工作中去,立足辖区实际,主动融入群众,积极为民助民办实事。期间,王水华经过连续多日的调查走访和查阅资料后,终于帮助在国外经商的村民陈晋源办理了在华居住期间的无罪公证,陈晋源感激之余,先后三次在福州市12345便民网上留言致谢。
辖区服刑人员陈治斌的一双儿女今年已经12岁了,却还未办理户口,在升学、出行等方面受到影响。王水华获悉后连续半个月协调当地户籍管理部门,终于为他们解决了“黑户”难题。陈治斌得知情况后特地从狱中写信给王水华表示感谢,并决心要努力改造,重新做人。
为了深入了解村情民意,王水华还在村里设置了“民意征求箱”,对群众所反映的问题及时反馈,对群众遇到的困难及时帮助解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辖区群众对他这个“外乡人”的信任。他用真心、爱心、耐心与人民群众建立了鱼水般的深厚感情,构建起一座连心的桥梁,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金砂群众自己的段警”。
桥尾抒新篇,尽责保安宁
村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事找王所。今年2月份,王水华被任命为桥尾边防派出所所长,短短半年时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