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给了西夏新机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给了西夏新机会

历史给了西夏新机会   曾经,他们崛起于河西走廊,与宋、辽(金)三国鼎立;   曾经,他们的家园被焚烧,族人被屠戮,在人群中迷失了踪迹。   所有尘封历史因为一次有心无意的探险、一沓熟悉又陌生的神秘文字、一组宏大而奇异的墓葬开启……   史金波=S   《地图》杂志=M   M:这几天也是在看相关材料,对西夏总体印象是:“这是一个以‘党项羌’民族为主体的政权,1038年建国,分别与北宋和辽朝、南宋和金朝并立了近两百年,1227年被强大的蒙古大军所灭。几百年以来,得以幸存的西夏人及其后代逐步融入到汉族或其他民族里。”您觉得这个初步理解恰当吗?还有哪些重要信息是可以补充给普通大众知道的?   S:这些信息还是比较准确的。就补充两点,首先,党项这个民族原本的居住地并不在它建国的这个地方,而是在更南边,今天四川北部、青海东南部那一带。唐朝的时候,吐蕃(古代藏族政权)势力强大起来,党项族受到挤迫,才离开老家,迁到甘肃、宁夏、陕北这块地方。迁徙的时候是公元8世纪、9世纪,建国的时候已经是11世纪初了。所以,在正式建国之前,它已经逐步形成它的政权势力,开始是夏州政权,随后是灵州政权。另外,它所占据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差不多是中国的中心地区,周边除了宋、辽、金之外,还有回鹘、吐蕃。你看地图就知道,这是一个强邻环伺、政治和军事环境都很“险恶”的地方。   有一个说法:“西夏灭亡后,整个民族灭绝了,没有了”。这是不对的。尽管蒙古打西夏,有武力攻打甚至屠城的现象,整个西夏王朝灭亡了,但蒙古时期以至元代,还有很多党项人、西夏后裔,他们的地位还是很高,不是处在整天被杀、被打压的状态。元代,人分四等,蒙古人为第一等,色目 人为第二等,西夏遗民属于色目人,地位高于南人、汉人。在元代,西夏遗民是很有势力的族群,不管经济上、政治上,还是军事上、宗教上,影响力都很大。   M:看到一个材料在讲,保定那边有个村子,可能是西夏后裔居住过的,村子里还有一个碑是用西夏文字写的,说明西夏灭亡之后两三百年,西夏文字还在使用。   S:那是保定韩庄,1962年出土了两个西夏文石幢,八面八棱,现在收藏在保定市莲池公园。经幢上面的西夏文字表明,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5年),西夏遗民还在那生活,还用西夏文,姓氏还是西夏的姓氏。(M:西夏的姓氏?)就是经幢上记载的那些姓氏,跟原来西夏时期文献中的西夏姓氏一样,双音节的,像“嵬名”、“没藏”、“芭里”、“讹六”、“都罗”之类。   M:在那边住的人可以被认定为西夏人的后裔吗?   S:我们曾在那里做过调查,没有找到,但在其他地方,像安徽,有找到西夏后裔。原来看到《元史》里头记载,有一个西夏后裔,叫“余阕”。他本身很有名,进士出身,文采很好,元末参与朝廷镇压农民起义。我们就努力找他的后代,翻了很多材料,终于看到清代的《山东通志》里有条记载:他的后代在山东做布政使,籍贯是“安徽合肥小南门外”。那是清光绪年间的记载,距离20世纪80年代也没有多久,就想到当地找找看。我们1981年到安徽调查,经过一番周折,后来果真就找到了。   M:他们现在已经算汉族了?   S:汉族,姓汉姓,他们在元代就已经改成汉姓了。(M:为什么要改成汉姓呢?)不只他们,很多民族都这样,满族、回族、蒙古族都有改汉姓的。他们到了汉族地区,时间??了,也会觉着自己原来的姓氏怪怪的。余阕的父亲叫“沙剌藏卜”,“沙剌”是姓。余阕考进士的时候,可能为了方便,就把姓氏改成余,余阕之后,后代都以“余”为姓。中国的民族发展是很特殊的,有的民族兴盛起来、有的民族衰落下去。历史上消亡的民族很多,像匈奴、契丹、女真、突厥,古代都很有名,现在都没有传下来。虽然说西夏遗民在元代很有势力,但是它在跟汉族、藏族、蒙古族和其他民族的长期接触中,慢慢就被融合了。   M:我们回到西夏王朝,说说“民族性”这个问题。很多材料都表明:西夏很注意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比如它要创制自己的文字;皇族要放弃唐朝赐给他们的“李”姓,恢复西夏的姓;元昊(西夏开国皇帝)要把自己髡发,因为那是党项人的传统。但独立性之外,它跟周边的吐蕃、辽、金又有很多交流,它的个体最终融合到整个中华民族里,它的疆土消失了界限。我们怎么理解中国境内民族之间的势力消长?西夏王朝的时候,它究竟是怎么看自己,还有跟周边政权的关系的?   S:这个问题比较重要也比较复杂。其实当时很多情况,包括一些民族心理,是我们现在想象不到的。党项族是少数民族,传承方面有自己的一套东西,但同时,它们又希望民族出身高贵一些。元昊的祖先到底是鲜卑还是党项,学术界有争论。鲜卑族建立过强大的北魏王朝,党项族首领说自己是元魏的后代,有的专家认为这是攀附鲜卑族。   西夏所在的位置,河西一带,东、西、南、北都有政权势力,它在文化方面也确实综合了很多东西,学了很多东西,包括它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