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电池原理及其原理课件
判断:下列哪些能形成原电池,能形成原电池的写出相应的电极反应式: *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徐雍华 “神州六号”发射升空主要依靠 转变为巨大的动能。 其实,许多化学反应常伴有化学能转变为热能或光能、动能等。 请问 化学反应产生的巨大能量 生活中我们常使用各种各样的电池。 电子表、电子计算器、 MP3、随身听、手掌机、 数码相机、电动玩具、 电瓶车、摩托车、汽车、 助听器、心脏起搏器、 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等。 电池的电 是怎么产生的? 返回 1791年意大利生物学家伽伏尼他在解剖青蛙时发现:青蛙腿碰触到二种不同的金属(如铁与铜),会有肌肉抽搐的现象。 奇怪的事 一位富翁,他不惜重金让造船师用昂贵、漂亮的镍铜合金将船底包起来。然而就在这艘豪华游艇出海航行后的几天,船底已经千疮百孔,没多久这只船就沉入了海底。 怪事① 怪事② 怪事③ 格林太太是一位漂亮、开朗、乐观的妇女。当她开怀大笑的时候,就会露出两颗很精致的牙齿:一颗是黄金的------这是她富有的标志; 另一颗是不锈钢的------这是一次车祸留下的。 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自从车祸以后,格林太太经常头痛、夜间失眠、整天心情烦躁请了好几个名医,病情一点没有好转。 下转 返回 我头痛死了 1、什么是原电池? 一、原电池 2、组成原电池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结论或解释 现象 实验步骤 锌片上有气泡 锌与稀硫酸反应 Zn+2H+=Zn2++H2↑ 铜片上无气泡 铜与稀硫酸不反应 铜片上有气泡 ? Cu 结论或解释 现象 实验步骤 电流计指针偏转 导线中有电流通过 测干电池时,电流计指针偏向 极方向 测铜、锌电极时,电流计指针偏向 片方向 锌片为负极 铜片为正极 正 铜 演示 一、原电池 1、什么是原电池? 化学能 转化为 的 装置 就叫 原电池。 把 电能 2、组成原电池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实验探究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 ) 正极: 第一组实验 形成条件一 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 ) ( ) ( ) × √ √ √ 较活泼的金属; 较不活泼的金属 负极: 或非金属(如石墨)。 第二组实验 实验探究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形成条件二 ( ) ( ) ( ) × × √ 所谓适当:一般至少要有一电极材料能 与电解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要有适当的电解质溶液 两电极须插进适当的电解质溶液 而且,氧化还原反应是自发的 √ ( ) 第三组实验 实验探究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 ) 形成条件三 必须形成闭合回路 ( ) √ × (√) 盐 桥 2、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两电极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1)两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闭合回路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 一般要能与其中一电极 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两活泼性不同的导电材料 要有导线或相当于导线连接 两电极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电极反应 总反应: 2H++2e=H2↑ Zn-2e=Zn2+ Zn+2H+=Zn2++H2↑ Zn+H2SO4=ZnSO4+H2↑ 正极: 负极: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失e,沿导线传递,有电流产生 小 结 氧化反应 Zn-2e=Zn2+ 还原反应 2H++2e=H2↑ 阴离子 阳离子 负 极 正 极 电解质溶液 铜锌原电池 注意点 ① ② 正负两极上进出电子数相等,根据电子守衡原理,可进行两极上物质变化的计算。 ③ 利用原电池原理 可制作各种电池,如:干电池、铅蓄电池、银锌电池、锂电池、氢氧燃料电池…。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将氧化、还原两反应分割在负、正两极同时、不同地进行,电子从负极定向流入正极,从而产生了道路电流。 下列哪些装置能构成原电池并产生电流? √ √ √ × × × × × 思考1 思考2 下转思考3 Al C (A) NaOH Zn Cu (B)酒精 Zn Zn (C) H2SO4 Fe C (D) CuSO4 (E) ZnSO4 Cu CuSO4 Zn 思考3 结束 × × √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