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0年10月20日23时许,被告人药家鑫,驾驶小轿车从西安外国语大学长安校区返回西安市区,行驶至西北大学长安校区时,撞上骑电动车与其同向行驶的被害人张妙,后药家鑫下车,发现张妙倒地呻吟,因怕张妙找其麻烦,于是上前对倒地的张妙连捅八刀,致使被害人张妙当场死亡,并驾车逃逸。经过一审和二审的判决,药家鑫最后被判死刑。药家鑫“撞人补 8 刀”的行为,超越了公众容忍的底线,不得不引发社会对于当下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深刻思考。
一、药家鑫案的实质
药家鑫被执行死刑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犯罪心理学者李玫瑾质疑道:“一个弹钢琴的年轻人,怎么会对一个无辜的弱女子下这样的狠手?”她的意思是说,从事艺术的人,比一般人的感情更加丰富、敏感和细腻,对“杀人”一类的凶残行为应该比一般人更“不忍”。但是,为什么这个“常理”不起作用了?“常理”被什么所取代了?药家鑫事件看似偶然,本质上却具有必然性。自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全面运行后,我国整个社会的整体国民素质在下降,作为“理性经济人”,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经济利益的索取,采取多种方式谋求利益最大化,造成传统的道德情操被抛弃掉,失去了活力。“毒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以及小悦悦事件等,都在宣示着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道德滑坡。药家鑫案件是社会恶德势头上升的必然产物,从他事后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把自己的极端个人利益放在至高位上,不容许任何集体和个人侵犯。在药家鑫的潜意识里,农民是难缠的,是不讲道德和情理的,他们的欲望是永远不能够满足的。同时因为药家鑫是西安音乐学院的大三学生,这一事件发生后,直接表现出我国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低效问题。
二、视角引申——大学生法制教育现实困境
近几年来,在大学校园里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不强,不稳定因素凸显。大学生被视为天之骄子,对于这些处在象牙塔里的年轻一代,犯罪的事件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而且是犯罪数量不断增加,据专家调查统计,大学生犯罪案件数量及犯罪人数自1995年起开始上升???2001年比1995年增加了54.5%,2002年较之2001年又增加了97.1%。近年来,一些大学生犯罪更是让人触目惊心,2004年,震惊全国的云南省昆明市马加爵杀害四名大学同窗的事件;长沙某知名高校学生卓科在2004年和2005年分别杀死一人,抢劫钱财的事件。北京科技大学大二女生段晓宇杀死同班女生的事件等等,大学生犯罪这样一个现象的频频出现就不得不让我们所有人深思了。
尼采曾经说过,大学已经成为了“精神本能退化的工场”,高等教育存在什么问题致使大学生犯罪产生如此高水平。药家鑫案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对于大学生法制教育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防止悲剧的再次发生。
三、寻根溯源——大学生犯罪现象原因分析
青春期是每个人成长必经的过程,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逐渐进入成熟期,各项身体指标逐渐稳定。在这一阶段里,大学生的心理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与一般的个体心理现象一样,大学生心理现象可以划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心理倾向以及心理构成等形态。在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其生活的环境、活动的主要目标和特点、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认识等方面的不同,在心理特征上会表现出自己的特点。结合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体系,总体上还是缺少与社会接触的途径,大学生心理干预在这一阶段缺少缺失将严重地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与生活。
笔者认为,这是导致大学生在心理层面缺乏对社会法制认识的重要原因。试想,假如大学生充分与社会接触,在多方面参与社会实践,通过亲身体验,必定耳濡目染更多的法制教育内容,这比我们高校在课堂上填鸭式的向学生灌输法制教育内容会更有效。从药家鑫案来看,药家鑫犯下罪行不仅仅只是其个人道德素质低下缘故,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家庭和社会给与药家鑫塑造的社会观和价值观。一直以来,我们的文化中都有着“以暴制暴、以恶制恶”、“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基因,这样的方式,确实能够让人产生某些快感,或者也能够快速的解决一些问题。但是,这种快感过后的“收获”却往往更多的是“以暴易暴、冤冤相报”,只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暴戾之气。
北大法学院著名教授贺卫方先生曾经对药家鑫案撰文《药家鑫,一起命案引发的法理与民意》,提到“我们当然可以依法判决一个人死刑,但是不要以群众狂欢的方式处死我们的同类”一句话道出了问题的本质,国人的劣根性毫无保留的暴露出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从根本上来说我们的社会还尚未培养出共同的社会责任,严格的说在当下还严重缺失甚至是形成了“多数人的暴政”。社会盛行的“利己主义”思想,造就了药家鑫杀人一了百了的冲动,社会“冷眼旁观”的看客心态,造就了舆论对于药家鑫无情的责骂和唾弃。反观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