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晋察冀日报》在阜平出版宣传研究.docVIP

抗战时期《晋察冀日报》在阜平出版宣传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战时期《晋察冀日报》在阜平出版宣传研究

抗战时期《晋察冀日报》在阜平出版宣传研究   摘要 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察冀日报》在河北阜平地区出版了3年半的时间,体现了《晋察冀日报》“一手拿笔、一手拿枪”的游击出版的出版特点。《晋察冀日报》在阜平的出版也具有出版时间长、驻地多、地方特色鲜明、成就突出等特点。   关键词 晋察冀日报;阜平;出版;宣传   中图分类号G211 文献标识码A   河北省的阜平雄踞要冲,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革命战争年代,阜平是一块孕育革命的红色土地:早在1925年阜平就建立了华北地区的第一个党组织——中共阜平县小组,1931年又建立了北方第一个红色政权一一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抗日战争时期,阜平是晋察冀边区党政军机关所在地,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共中央机关驻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经在阜平工作和战斗过。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革命历史的红色区域,阜平在战争年代出版了一份有着突出贡献并且影响深远的报纸,即1937年12月11日在阜平县城创刊的《晋察冀日报》(创刊时名为《抗敌报》,1940年11月7日,改名为《晋察冀日报》)。其实,在报纸创刊之前的1937年11月7日,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就迁往了阜平县城,军区和中共晋察冀省委领导人聂荣臻、黄敬、舒同等共同商议筹办一份晋察冀全区性的党报,这是报纸创刊的背景,也为以后的宣传定下了基调。   《晋察冀日报》是在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极端困难的环境中创刊的。它从1937年12月11日创刊到1948年6月14日终刊,共存在了10年零6个月。期间,《晋察冀日报》的工作人员一边打游击,一边出版报纸,创造了中国共产新闻史和战斗史上的奇迹。   一、在阜平出版时间长,驻地多   据统计,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日报》在河北阜平出版的时间前后达3年6个月,其中包括创刊和抗战后期的报刊活动。   《晋察冀日报》创办于阜平县城的文娴街。创刊后四个月,《晋察冀日报》由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办,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兼任报社主任,著名摄影家沙飞和越南人洪水担任副主任。当时,从四面八方积极加入晋察冀这支办报战斗队伍的十几个革命青年,在聂荣臻将军的亲切关怀下和舒同的直接领导下,“发奋挥毛剑”,艰苦创业。由于当时物资奇缺,《晋察冀日报》只能用黄毛边纸,初为三日刊,四开单面两个版,从第12期起,黄毛边纸改为新闻纸,两版扩大成四版,报纸有了新的发展,也为以后报纸的发展和扩大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初创的《晋察冀日报》,在阜平出版了23期就遭到日本侵略者的轰炸,于1938年3月初转移至五台山继续出版。1938年4月,中共晋察冀省委第一次党代会召开,将原来的晋察冀省委改为晋察冀区党委,《晋察冀日报》也从军区政治部划出来,改为晋察冀区党委机关报,由邓拓任报社主任。   1939年春天,《晋察冀日报》又转移至阜平境内,一边战斗一边出版至1940年底,这两年是报社大发展的两年,报纸对国内国际革命形势作了大量报道,并培养和锻炼出一支初步适应敌后游击办报的新闻队伍。   在抗战相持阶段,《晋察冀日报》在滚龙沟出版两年后,又于最艰苦的1943年初转移至阜平,并在阜平坚持出版至抗日战争胜利。   阜平是战争年代《晋察冀日报》出版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晋察冀日报》是在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极端困难的环境中创刊,并随着边区根据地一起壮大起来的一份大区党报,同时也是随着战争的需要不断迁移的一份游击报纸,在阜平境内出版过《晋察冀日报》的就有阜平县城、马兰村、伯崖、大台村、连家沟、车道等多个地方。其中,1938年3月5日,阜平县城被敌机轰炸后,报社就随边区军政领导机关转移到五台山东麓的大甘河村,并于9月底转移回阜平地区。   阜平西南部的马兰村是《晋察冀日报》出版时间较长的地方之一。《晋察冀日报》第一次转移至马兰村是1939年3月15日,并在马兰村战斗到8月间;第二次为1940年11月8日,《晋察冀日报》改名出版第一期后,即离开阜平连家沟,向南渡沙河,当日到达阜平西南部的马兰村,突击编辑出版了两期《晋察冀日报》,敌人于12日袭人马兰村搜索时,报社已转移到平山滚龙沟出报;1943年12月,《晋察冀日报》转移至太行山中盂县、五台县,受到敌人猛烈攻击,在极度艰难的环境下,19日,报纸停止出版十几期后,报社第三次返回马兰村,恢复出版。报社在1943年反击日寇的“扫荡”战中,有些同志英雄牺牲,1945   年邓拓题写了《题马兰烈士墓》来纪念他们:故乡如醉远,天末且栖迟。沥血输邦党,遗风永梦思。悬崖一片土,临水七人碑。从此马兰路,千秋烈士居。   除了阜平县城、马兰村外,抗战时期《晋察冀日报》在阜平的驻地还有伯崖、大台村、连家沟村、康家沟上下车道村等地,大致情况为:   1937年12月11日至1938年3月4日,驻阜平南关;   1939年3月至同年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