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为何缺少有震撼力细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闻为何缺少有震撼力细节

新闻为何缺少有震撼力细节   一次,我派一名年轻记者去采访农民土地入股分红的情况。原想这篇新闻应该写得较为出彩,因为农民土地入股是个新事物,这样农民一边腾出身来去企业上班领工资,一边还可坐收土地所带来的“租金”,增收之乐有谈的。过了几天后,这名记者将写好的稿子交上时,我一看,干巴巴的没什么“肉”,也没有新闻细节,有的只是“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喜笑颜开”之类,让人看了如同吃了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我问那名记者:“你到分红现场或是农民家里去了没有?”他“扑哧”一笑,连说没去,只是拿了镇里和村里的总结摘了一下。当时我感到一阵悲凉:这样的新闻连自己都不看,更不要说去感动读者了。   纵观时下的众多媒体,类似鸡肋的新闻还真不少。为什么新闻作品会缺少富有震撼力的细节呢?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不深入现场导???缺少震撼力细节   细节是新闻重要的表述内容。具有震撼力的新闻细节,是对真实的新闻进行客观描述,生动地展现事件原貌和人物的性格特征,直观、形象地彰显新闻的内在意义。如此一来,就需要记者深入到采访第一线,到事件、事情发生的现场去,经过艰苦的采访,捕捉富有冲击力的新闻事实。然而,近几年来,由于各新闻媒体新进的年轻记者较多,这些年轻记者大多都是“80后”,虽然年轻有朝气,文化程度高,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较快,反映灵敏,可是缺乏社会阅历与艰苦工作的历练。另外,就是有些新闻媒体的考核机制有问题,只注重新闻的数量,不注重新闻的质量,造成了记者采写时的“急功近利”,只求篇数任务的完成,不求其他。而捕捉富于震撼力的新闻细节毕竟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怕吃苦,不愿到艰苦的新闻现场去,不愿去做深入细致的采访,那肯定是不会逮到“活鱼”的。笔者印象很深的一条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说的是央视记者深入云南抗旱第一线,报道云南楚雄一个山区村民饮用水发生困难而山下背水的事。村民们肩扛马驮,打一次水,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需要走四个小时。当时有这么一段记者和背水者的对话:“听说你是这个村的村官?”“我是村党支部书记。”“你背的水有多重?”“50斤”“你们每天都从山下背水吗?”“每天两趟。”“你家一天能用100斤水吗?”“我不是给自己家背水,这桶水是给村里的孤寡老人背的,他们几个也是,这几桶水老人们够用一天。”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细节,多么富有新闻震撼力!让众多看了这则消息的观众潸然泪下,同时,一位基层共产党员的形象让人肃然起敬。   为了鼓励年轻记者自觉在实践中磨砺和提高自己,2011年8月以来,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让广大年轻记者带着“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记者三问”, 深入基层第一线,15名记者蹲点联系15个村镇企业,60名采编人员结对联系60家社区,2名采编骨干下村(社区)挂职,因此涌现出一批富有震撼力细节的报道,如《“老板村”的新期待》、《嘉兴“两新”工程的秦山样本》、《羊儿啊,你价格慢些涨慢些涨》等好新闻,使读者读来感同身受,进一步提升了新闻报道的现场感和可读性。   语言运用不好导致缺少震撼力细节   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往往有这样的事例,同样的一条新闻,由于写作者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不同,写出的新闻作品就有了高下之分。而能否再现新闻中生动感人的细节是其成败的重要原因。   在一篇成功的新闻报道中,往往有一连串动人的新闻细节,它能将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新闻场景、新闻背景中的特点与特色凸显出来,从而给人以动人心魄的力量,有时会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反观一些新闻作品,本来是蛮好的新闻事实,记者也到了现场,可读起来却总是提不起神。所欠缺者在于这类报道所用的大多是叙述性的平直语言,事情虽然实事求是,可是缺少再现新闻细节的描写性语言,故而就缺乏生动。因为新闻细节具有较强的形象性,能带给人们一种“视觉化”的体验,它放大了人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或环境的细微特征,带给人们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比如,有篇通讯描述一位年逾花甲的瘦小老太太,在孙子遭到恶狼袭击的生死关头所表现出的镇定、果敢和坚毅的品格。在写到老太太看到孙子被恶狼扑倒在地时,撼人的新闻细节是这样写的:“见此情景,吴老太一下就扑到狼身上,双手死命地抱住狼,想把狼拖开。狼见有人来,放下小男孩,转而朝吴老太的手臂咬去。吴老太死不松手,拼命把狼往身底下压。无奈,吴老太身材瘦小,不但没有把狼压住,反而摔倒了。恶狼朝她脸上咬去,吴老太急忙用左臂去挡。狼一口咬住她的手臂,白森森的牙齿深深地扎进她的肉里,鲜血顿时染红了衣裳。吴老太用右手死死抓住狼的一条腿,防止它挣脱而伤害孙子。此时没有一个行人经过。吴老太想,我一定要救孙子的命。不知她哪儿来的一股力气,猛地用脚蹬地,顺着山势,将身体翻了过来……”作者用了大量动词再现新闻事件,其中“扑”、“ 死命地”、“ 抱”、“ 拖”、“ 咬”、“ 蹬”等词汇再现了老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