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白父亲神秘李客
李白父亲神秘李客
李白的父亲叫什么名字?——我们从未见李白提起过。不过他好友的儿子范传正为他写的碑文,却透露出李白的父亲叫李客,遗憾的是语焉不详。范传正在《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里说李白的父亲叫李客,称:
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
从这段话里,人们很难看清李客的真实面貌。不过研究者们也从这段话里,各自对李客绘出了自己心目中的画像。
李客是窜谪西域的罪人吗?
陈寅恪先生在《李太白氏族之疑问》中认为,范传正所说“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的说法不令人信服。陈先生说,李白父亲之所以名客,是因为“西域人其名字不通于华夏,因以胡客呼之”。[1]在这里,陈先生是以李白祖上系西域胡人为立足点而发覆的。陈先生还说,李白先人是因罪而窜谪至西域的。[2]
郭沫若先生在《李白与杜甫》一书里不赞同陈先生之说???他认为,细检有关李白家世的文字(如范传正《李公新墓碑并序》、李阳冰《草堂集序》),其实并无李的祖上曾因罪窜谪西域的事实。尽管《草堂集序》中有“中叶非罪,谪居条支”的话,但古代(这里指上古至中古)“凡由汉民族居地移往外域”,都可以说成是“窜谪或降居”;再说唐代并没有将伊犁附近作为“窜谪罪人之地”(唐代窜谪之地主要在岭南或贵州、四川)。因此李白的先人移居碎叶并非“因罪窜谪”,而是“被某种社会环境所迫,自行流亡”。[3]
李客是陶渊明式的隐士吗?
对前引范传正《李公新墓碑并序》里的“逋”字如何解?今人有不同的看法。通常按字面上的意思,“逋”当作“逃亡”解。所谓“逋客”就是“逃亡的人”。孔稚圭《北山移文》说:“请回俗士驾,为君谢逋客”,即此。不过,“逋”也可引申为“隐避”,这样,“逋客”释为“避世之人”或“隐士”,如耿湋《赠韦山人》诗曰:“失意成逋客,终年独掩扉。”
蒋志先生的《李白家世诸说评议》一文,就是按“逋”的引申义来解释范传正在《李公新墓碑并序》里的那一段话的。他认为“李白出身寒微,其父是陶渊明式的隐士”。
蒋先生说,尽管李白祖上在西域已住了几代,但华夏的文化传统并未丢掉,李白的父亲李客是一个文化修养很高的隐士。其于神龙初(公元705年)潜还广汉,“因家于绵”,“高卧云林,不求仕禄”,所表现出的“放形”作风,并不是“任侠”,而是看破红尘,纵情于山水。李客后来自西域举家迁回四川,也是出于这种原因。李客在隐居中对子女教育倾注了全部心血。从后来李白自述可见,李客是一位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对子女教育严格的人。[4]
李客是商人地主吗?
陈寅恪先生在《李太白氏族之疑问》一文里虽说李白的先人“因罪窜谪”,但又说他们是“胡商”。而郭沫若先生在《李白与杜甫》一书里尽管批驳陈寅恪关于李白先人是“西域胡人”的说法,却又认定“李客必然是一位富商”;而且还是“一个商人地主”。
郭沫若先生讲,李家的商业规模相当大,它在长江上游和中游分设有两个庄口,一方面把巴蜀的产物运销吴楚,另一方面又把吴楚的产物运销巴蜀;又说,李白名叫“李十二”,说明李白兄弟辈,有一大家子人,由此证明“李客必然是一位富商,不然他不能够携带着那么多的人作长途羁旅”;还说李白的家在经营商业,这在李白作品中也有痕迹可寻。郭沫若先生写道:
……可见李白的家世,同中国唯一的女帝武则天的家世,有点相仿佛。……正由于有这样类似的家境,便赋予李白以双重的性格。一方面他想提高自己的门第以获得一定的权势,这一意识便结想而为凉武昭王九世孙的传说。另一方面又使他能保持着一定的平民性,能和中下层的民众接近,有时仿佛还能浮云富贵而粪土王侯。又庸俗而又洒脱,这就是李白之所以为李白。[5]
与郭沫若先生这一观点相似的著名学者,还有王瑶、詹瑛、麦朝枢等。
李客是任侠杀人的侠客吗?
清代学者王琦《李太白年谱》上有这样一条记述:
《杜诗补遗》曰:范传正《李白新墓碑序》云,白本宗室子,厥先避仇客居蜀之彰明。
安旗先生在所著《李白纵横探》一书据上述材料,断定李白父亲是一位“侠士”。安先生还将此说与李客于神龙初年(公元705年)逃归于蜀的有关问题相联系而作论说,认为李客不是“正大光明回到故乡”,而是“逃归”、“潜还”,是因为“任侠杀人”而“避仇”,“其仇家属于可畏的豪门权贵”,所以他才讳莫如深,在他的诗文里只字不提父亲李客,其亲友介绍他的家世亦不得不用曲笔。安先生写道:
李客任侠杀人的详情虽不得而知,但从他避居穷乡僻壤,隐姓埋名,终其一生看来,绝不属于欺压贫贱,侵凌孤弱是可以断定的。……李客的任侠杀人是属于扶危济困或伸冤雪仇,而不是仗势欺人。[6]
比较上述李客“窜谪”说、“隐士”说、“商人地主”说,我们认为,安旗先生提出的李客“侠士”说较为符合有关李白的身世记载与李白本人的性情言行。
第一,李白诗文中多次热情讴歌历史上的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