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致发光显示器eld
定义: 电致发光(Electro luminescence, EL)是将电能直接转换成光能的一种物理现象。-----是一种电控发光器件,是某些物质受电子激发而发出光.-----是一种冷光源,-----是靠荧光粉在交变电场作用下的本征发光,但亮度低,寿命仅有5000小时EL按激发过程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注入电致发光LED——在半导体PN结加正偏压时产生少数载流子注入,与多数载流子复合发光 。 高场电致发光ELD——将发光材料粉末与介质的混合体或单晶薄膜夹持于透明电极板之间,外施电压,由电场直接激励电子与空穴复合而发光.2009.8.5特点:ELD是一种主动发光型、平板式、全固体的显示器件。可作为面光源和图形显示。发光的颜色:黄橙色、绿色、红色、蓝色等,且蓝-绿色、绿色、黄色和黄-绿色EL显示器也已有样机。具有多功能如存储记忆功能、光图像存储、光消除、电读出等功能 与LED相比,较为大型化、方便易看,平均每一个像素的成本低。但是,在彩色化、多像素、大面积显示时亮度、发光效率则不够理想。与CRT相比成本较高。2009.8.5EL显示器的亮度在85到3400cd/m2(25到1000ftL)。对比度很高,图像质量也很理想。至少一个模块有一个灰度,能满足图像的要求。全色和视频是其未来可能的应用领域。可视范围较大(从通常的位置到70度),工作环境温度从0℃~55℃。虽然其需要的电压相当高,但其电流很小,有时也可使用电池。电致发光显示器价格贵,因此很少用于消费产品中。其典型的阵列尺寸为256×512、320×240和640×200。2009.8.5发展简况 1920年德国学者古登和波尔发现的,在某些物质加电压后会发光。1923年苏联的罗塞夫发现了SiC中偶然形成的p-n结中的光发射。1936年 G. Destriau(德斯垂)发现掺入荧光粉ZnS的蓖麻油一加上电场就会发光。1947年美国学者Mcmaster(麦克玛斯特)发明了导电玻璃,引起开发了平面光源--交流ELD,但亮度不够高1955年美国的沃尔夫在GaP上观测到Ⅲ-Ⅴ族半导体发出的可见光,1962年美国的潘可夫从GaAs中获得了红外光,1966年以日本广播电视中心为首的三菱电机、松下电器等相继研制成矩阵型电极结构的ELD屏电视图像显示装置。2009.8.51968年英国Vecht等人最早开发了DC分散型ELD显示器件。20世纪60年代末松下公司开发了电视图像用224×224显示屏。1968年美国贝尔(Ball)所研制出薄膜型ELD显示器件,称为“LUMOCEN”.即分子中心发光的ELD。以ZnS为母体、发光中心是稀土卤素化合物分子(TbF3),发光亮度比分散型ELD高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薄膜晶体管(TFT)技术的发展,EL在寿命、效率、亮度、存储上的缺点得到了部分克服,成为大型显示技术三大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之一。1974年S1D’74国际会议上日本夏普T.Inoguchi等人发表了三层结构薄膜型ELD,高亮度、高可靠性、长寿命。夏普接着又开发了具有1000V高耐压MOS晶体管和MOSIC,三层结构的ELD具备了存储功能、光写入和光消除等多种功能。在SID’74国际会议上,希望薄膜型ELD能成为矩阵的大型信息显示屏。2009.8.51978年法国M.Abdalla等人开发了直流驱动薄膜型ELD。1980年荷兰学者Tuowosuntola用原子层外延技术制作发光层,使器件的特性得到了显著改善。接着,东京工业大学为实现低压驱动采用了MIS结构,大幅度地改善了驱动电压,用分子束外延技术在GaAs基板上ZnSe发光层,实现了低压驱动显示屏。大阪大学采用多层重叠制作薄膜型ELD,用控制电压法使之发出红、黄、绿、蓝各色光。在SID’92国际会议上报道了单色直流型DC-ELD和交流型AC-ELD显示屏。 薄膜型AC—ELD比DC-ELD具有更大的显示容量和高亮度、长寿命。 在DC-ELD的显示容量达640×480个像素。薄膜型AC-ELD的高达1024×864个像素,显示尺寸为对角线45.7cm。2009.8.5松下已报道了对角线25.4cm,有1024×768个像素加黑色衬底的薄膜型显示屏。在10001x的环境照度下,对比度为100:1,最大功耗40W,采用能量复得电路,使对角线25.4cm,640×480个像素的显示屏最大功耗降低到15W。荷兰Lohia公司和日本夏普公司在2.5cm×2.5cm的显示屏上做出分辨力为20线/mm的薄膜型AC-ELD。美国cherry公司通过对ZnS:Mn荧光粉进行滤色得到红、绿和蓝三基色光。获得了多色显示。研制出640×200个像素、对角线23cm的多色DC-ELD屏。Planar公司采用滤色片对黄色滤色时得到红、绿、黄三色光,用光吸收型背电极和面基板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