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djz.补益剂改PPT
当归补血汤 用量特点: (1)血虚发热的基础方 黄︰归 5︰1 (2)补血的基础方 黄︰归 3︰1 运用: 辨证要点: 肌热,口渴喜温饮,面赤,脉大而虚,重按无力。 随证加减: 妇女经期、产后外感发热头痛者,加葱白、豆豉、生姜、大枣; 疮疡久溃不愈,气血两虚又余毒未尽者,加银花、甘草。 血虚气弱出血不止者,加煅龙骨、阿胶、山茱萸。 使用注意: 阴虚发热者忌用。 归脾汤 《正体类要》 组成 白术 当归 白茯苓 黄芪 龙眼肉 远志 酸枣仁 木香 炙甘草 人参 生姜 大枣 主治 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 病机 脾胃气虚,心血不足。 治法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归脾汤 主证分析: 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淡 出血症:便血、尿血、 崩漏、月经过多 色淡质稀 失眠、健忘 心悸、怔忡 脾失健运 脾不统血 脾 胃 气 虚 心神失养 心体失养 心 血 不 足 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方解: 甘草 大枣 生姜 木香 远志 酸枣仁 茯苓 当归 白术 黄芪 龙眼肉 人参 君 臣 佐 佐使 君 人 参——补气生血,养心益脾 龙眼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臣 黄芪、白术——助人参益气补脾 当归——助龙眼肉养血补心 佐 茯神、远志、酸枣仁——宁心安神 木香——理气醒脾 与补气养血药配伍,使之补不碍胃,补而不滞 佐使 炙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 少加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以资生化。 配伍特点: 1.心脾同治,重点补脾。 2.气血并补,补气为主。 3.补气养血方中佐以木香,补而不滞。 张璐曾说:“此方滋养心脾,鼓动少火,妙以木香调畅诸气。世以木香性燥不用,服之多致痞闷,或泄泻、减食者,以其纯阴无阳,不能输化药力故耳”(《古今名医方论》)。 归脾汤与补中益气汤均以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益气补脾,可治脾气虚弱之证。 归脾汤以补气药配伍养血安神药为主,故有益气健脾,补心宁神之功,用于心脾气血两虚证; 补中益气汤以补气药配伍升举清阳药为主,故有益气健脾,升阳举陷之功,用于脾胃气虚,清阳不升证。 运用: 辨证要点: 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或崩漏,舌淡,脉细弱。 随证加减: 崩漏下血偏寒者,加艾叶炭、炮姜炭;偏热者,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皮下出血,加紫草、仙鹤草、重用大枣或加花生衣。 若用于再障,加阿胶、肉苁蓉、补骨脂。用于贫血,可加熟地。 第三节 气血双补 适用病证:气血两虚证。 炙甘草汤 (《伤寒论》) 组成 炙甘草 生姜 人参 生地黄 桂枝 阿胶 麦门 麻仁 大枣 清酒 主治 1.脉结代,心动悸。 2.虚劳肺痿。 病机 阴血不足,阳气虚弱。 治法 益气养血,通阳复脉,滋阴补肺。 炙甘草汤 主证病机分析: 气血不足 心肺两虚 心 肺 血虚不能养心盈脉 气虚不能行血鼓脉 心动悸 脉结代 气虚肺弱不用 阴血不足,虚火灼肺,肺叶枯萎 肺痿 主治证候: 1. 阴血阳气不足,心脉失养证。 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 2.虚痨肺痿。干咳无痰,或咳唾涎沫,量少,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 功效:益气养血,通阳复脉,滋阴补肺。方解: 清酒 生姜 桂枝 胡麻仁 麦冬 阿胶 大枣 人参 炙甘草 生地黄 君 臣 佐 使 君 炙甘草(重用)——益气补心,缓急定悸 生地黄——滋阴补血,充脉养心 臣 人参、大枣——补益心脾 合炙甘草则养心复脉,补脾化血 阿胶、麦冬、胡麻仁——滋阴养血润燥 配生地黄滋心阴,养心血,充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