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脂质代谢-131216PPT.ppt

  1. 1、本文档共1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脂质代谢-131216PPT

* * * * * * * 脂肪酸氧化产生的乙酰-CoA不作为动物细胞脂肪酸生物合成的乙酰-CoA的来源 * 线粒体内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通过内膜上的三羧酸载体透过内膜进入胞质溶胶中。 柠檬酸裂解成乙酰CoA和草酰乙酸,乙酰CoA即可参与脂肪酸的合成,而草酰乙酸必须转变成苹果酸或丙酮酸,再经线粒体内膜上的载体转运入线粒体,再分别以不同方式重新生成草酰乙酸,从而完成乙酰CoA一次转运。 * * * * * * 脂肪酸的?-氧化作用通常是在线粒体的基质中进行的,而在细胞液中形成的脂酰CoA不能透过线粒体内膜,需依靠内膜上的载体肉碱(即肉毒碱,3-羟-4-三甲氨基丁酸 carnitine)携带,以脂酰基形式跨越内膜而进入基质。 * 1905年俄国科学家(Culewitsch and Kimberg)从肉浸汁中发现肉碱。 Palmitoyl carnitine 1927年确定左旋肉碱的化学结构。 1952年美国伊利诺斯州大学的研究人员Carter等人才确证了维生素BT即肉碱。 1953年开始,肉碱列在美国化学文摘中VitaminBt索引栏目下。 1959年Fritz发现肉碱能促进脂肪代谢速率(称之为β-氧化) 1973年Engle报道首例肉碱缺乏症并开始用肉碱进行治疗。 1985年芝加哥召开国际营养学术会议,将左旋肉碱列为特定条件下的必需营养物质。 1990年收入美国药典22版。 1993年获得FDA和WHO认可,美国专家委员会确认左旋肉碱为公认安全、无毒物质。 1996年我国第16次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员会上通过允许在饮料、乳制品、饼干、固体饮料、乳粉中使用左旋肉碱。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105号,肉碱盐酸盐列入“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 酶Ⅰ使胞浆的脂酰CoA转化为辅酶A和脂肪酰肉毒碱,脂肪酰肉毒碱进入线粒体内膜。位于线粒体内膜内侧的酶Ⅱ又使脂肪酰肉毒碱转化成肉毒碱和脂酰CoA,肉毒碱重新发挥其载体功能,脂酰CoA则进入线粒体基质,成为脂肪酸β-氧化酶系的底物。 * * ETF黄素蛋白 * * * * β-氧化的4步反应都是可逆反应,但是第4步是高度放能的硫解反应,因此使整个β-氧化过程向裂解方向进行。 * 长链脂酰CoA经多次循环,每次降解下1分子乙酰CoA,直至成为2碳或3碳的脂酰CoA。 如软脂酸(棕榈酸,C15H31COOH,palmitate)经7轮β-氧化生成8分子乙酰CoA。 * * * * * * * * * * * * 丙酸的来源:Ile Met Thr Val;奇数碳脂酸;胆固醇侧链 Isobutyryl异丁酰-CoA * * * * * * * The structure of fatty acid synthase type I system 脱水酶 酮脂酰还原酶 延长 FAS in animals 脂肪酸链的形成过程 以乙酰CoA为起点 由丙二酸单酰CoA在羧基端逐步添加二碳单位 合成出不超过16碳的脂酰基 最后脂酰基被水解成游离的脂肪酸 软脂酸合成的全过程 第一阶段--乙酰基和丙二酸单酰基进位 启动/进位 装载 * 第二阶段 脂肪酸链延伸 缩合 还原 还原 脱水 缩合:在合酶催化下外围巯基上的乙酰基与中央巯基上的丙二酸单酰基缩合成?-酮丁酰基连接在中央巯基上,同时释放出一分子CO2。 ?-酮丁酰ACP 还原:在还原酶催化下,?-酮丁酰基?位羰基被NADPH还原成羟基,生成?-羟脂酰基。 ?-羟丁酰ACP 脱水:在脱水酶催化下?-羟丁酰基?、?碳原子间脱水生成反式?2-烯丁酰基。 反式?2-烯丁酰ACP 还原:在还原酶催化下?2-烯丁酰基的?双键被NADPH还原成单键生成延长了2个碳单位的丁酰基。 丁酰ACP 生成的丁酰基再与新进位的丙二酸单酰基重复缩合、还原、脱水、再还原的循环反应,又延长两个碳片段,生成己酯酰基,如此反复进行,直到生成软脂酰基为止。 缩合反应中, β-酮脂酰-ACP合酶对链长有专一性,仅对14C及以下脂酰-ACP有催化活性,故从头合成只能合成16C及以下饱和脂酰-ACP。 第三阶段—脂酰基水解 当中央巯基上的脂酰基延长到一定程度(不超过16碳)后,在硫酯酶(thioesterase)作用下,ACP上的脂酰基或被转移到CoA上,或形成游离脂肪酸,或者直接用于合成磷脂酸。 由脂肪酸合酶系统形成1分子软脂酸(16C)需要消耗1分子乙酰CoA、 7分子丙二酸单酰CoA 以及7分子ATP、14分子NADPH,同时释放出7分子CO2。 脂肪酸合成与糖代谢的联系: 原料(乙酰辅酶A ) 羧化反应中消耗的ATP 由EMP途径提供 部分由磷酸戊糖途径提供 部分由EMP中NADH间接转化 还原力NADPH NADPH的来源 许多生物的脂

文档评论(0)

erfg4e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