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宁夏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解析版.doc

宁夏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解析版.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宁夏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解析版

宁夏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1. 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下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A.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 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 C. 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 D.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答案】A 【解析】图片中有很多诸侯国,说明时间上大致是西周至春秋时期,而《诗经》就是记载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总集,所以材料中的作品是《诗经》,但四个选项中只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节选自《诗经》,所以本题只有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2. 更赋,是汉朝的制度,成年男子均须为政府服徭役,共有三种,即正卒、戍边、更卒。更卒之役是每人每年须在本地为地方官府服一个月的无偿劳役。如不愿或不能亲身服役者,可出一定量的钱交官府雇人代替。更赋的实行 A. 成为了汉朝敛财的重要途径 B. 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C. 反映了汉朝商品经济的发达 D. 促进了汉初经济的恢复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如不愿或不能亲身服役者,可出一定量的钱交官府雇人代替。”可知,该做法有利于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B符合题意;ACD均不正确。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3. 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知识分子政策。为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这说明 A.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B. 知识分子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 C. 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发展 D. 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相辅相成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宋朝政府的文治治国策略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即材料意在强调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了科技发展,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是强调政府的政策推动了科技的的发展而非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反映科技进步和治国策略的相辅相成,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4. 清代《南安县志》载:“(婚俗)多尚华侈,殷富之家,既喜夸耀,而善作淫巧者又逐时习,复导其流而波之,裂缯施采……贫者鬻产以相从,特习俗不古,挽回为难耳。”材料反映清代 A. 婚嫁方面的攀比炫耀风俗尤为突出 B. 南安地区婚俗受到富豪影响而奢靡 C. 南安贫民受到殷富之家诱导而破产 D. 治理奢靡风习成为当地最突出的任务 【答案】B 【解析】材料说明富豪之家夸耀自身实力对于婚嫁破主张浪费,贫穷者纷纷仿效,导致婚俗受到影响逐渐奢靡,故B正确;攀比炫富不是材料体现主旨,故A错误;C中诱导说法不符合题意;D中最突出说法绝对。 5. 曾担任清政府驻英、法、俄国大使的曾纪泽认同“近今百年西人之富,不专在机器之创兴,而其要领专在保护商会”,他还主张“博心一志,自讲商务,上下同心,与洋人争利,然后可免坐困之弊”。下列史实能体现该思想的是 A. 预备立宪与五四运动 B. “体用之争”与辛亥革命 C.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 D. 禁烟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保护商会、自讲商务”,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均有商会、商务方面的内容,但五四运动、“体用之争”以及禁烟运动等均无类似的内容,所以本题答案只有选C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故本题选C。 6. 五四运动不久,胡适在学术上拉起了“整理国故”的旗号,开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目录》;1923年梁启超写了《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继胡梁后还有别人提出的国学目录,由此,形成了一股开列国学目录的旋风。这反映了 A. 知识阶层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B. 知识阶层对传统文化继续批判 C. 传统文化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D. 知识阶层对西方文化的否定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五四运动不久……整理国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传统儒家文化,过于偏颇,“整理国故”反映了知识阶层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故A选项正确;“整理国故”属于对传统文化的发扬,不是继续批判,故B选项错误;材料主旨是说明知识阶层的反思,不是传统文化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故C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知识阶层对西方文化的否定,故D选项错误。故选A。 7. 表1八路军电报(1937年9月27日) 发送与接收者 歼敌数 我军伤亡 有无俘虏 林彪致中央军委 1000余人 我军伤亡三四百名 无 朱德、彭德怀致毛泽东 至少四五百人 未提 300余人 表2日本士兵日记(昭和12年10月3日) 死亡(人) 负伤(人) 失踪(人) 合计(人) 步21联队主力 86 112 3 201 步21联队111平岩大队 94 226 320 步22联队 85 131 2 218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