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文化视角.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文化视角

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文化的视角 从一些约定俗成的结论说起 幼儿是最具有创造力的,幼儿阶段是培养创造力的最佳时期; 自由游戏是培养儿童创造性的最佳途径; 中国人的创造性普遍低于西方人的创造性;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导致中国人创造性低下的主要根源; ………… 我们的很多言论都是以此为基础和基本前提、假设的。 当我们急于论说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追 问一下: 这些前提和假设有什么研究结果来支撑? 谁能确保这些基本的前提和假设一定是对的? 什么是创造性、创造力? 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是一种能激发新想法和产生创新性解决方案的能力,所得到的产品不仅新颖,而且与情境下相适应,是具有价值的。(Sternberg,1996) 这类说法大多建立在科学主义思维基础上,以个体为研究对象,认定创造力的获得,需要给予个体自由探索的空间和充分表达表现的机会。 然而,即使这个说法有逻辑和现实的合理性。但是这也只是一个视角。 文化人类学家认为,创造力不过是以往经验和当前经验在文化积累过程中的一种综合。(L.A.怀特) 文化人类学的定义给我们的启示: 第一,创造是文化积累过程中的必然趋势。 没有一种文化是反对创造、故意扼杀创造的。因为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体现。一种文化能够延续,依靠的就是文化中的个体的创造性。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这本身就是对自身创造性的证明。在创造性教育和培养方面,我们应该考虑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价值。 有人拿中国人没有获得诺贝尔奖来证明中国传统文化对创造性的阻碍。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一现象有着极其复杂和深刻的原因。 有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关注,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说:“高房价剥夺了中国社会的创造力”,优秀的人力只为衣食奔波。 中国近现代的社会环境是极其复杂的,没有为整个社会的创造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 第二,创造性的培养和发展需要对以往经验的继承、积累;也需要对当前生活的直接体察、体验和经验。 对于以往经验的继承和积累,教学是效率极高一种方式。 对于当前生活的体验和经验,直接参与、自主探索和探究是最为理想的。 阴阳分明,“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阳平衡,“阴阳不测之谓神”。 (《周易·系辞》) 对于幼儿创造性培养而言,教学和游戏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 但是,教学就是教学,强调的就是教师的预设。当然教学也要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即教学要注意直观化、可操作化; 游戏就是游戏,强调的就是幼儿的自由意志,以及直接体验、主动参与。游戏不能承载太多的人为预设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意义,幼儿和玩具的互动才是关键。 * 意思说 首先,对于世界而言,“阴”和“阳”二者不可分割,二者要相辅相成,有机的配合,达到平衡。 再者, “阴”和“阳”两者各不相同,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规律,因此不能盲目的、人为的结合。 *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