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教材课件祛暑--治风(已修改)PPT
第五章 祛 暑 剂
[目的要求]
1、熟悉祛暑剂的概念、适应范围、组方配伍规律及
使用注意。
2、掌握香薷散。
3、熟悉清暑益气汤。
4、了解清络饮、六一散、桂苓甘露饮。;[教学内容]
一、概述
1、定义
凡以祛暑药为主组成,具有祛除暑邪的作用,用以治疗暑病的方剂,统称祛暑剂。;3、暑病的治法及祛暑剂的组方配伍规律;4、使用注意
宜辨清暑病本证与兼夹证的轻重主次。
尤其是夹湿者,宜辨清暑与湿的轻重,如暑重湿轻者,则湿易从火化,祛湿之品不宜过于温燥,以免助热伤津;若湿重而暑轻者,甘寒之品又当慎用,以免阴柔碍湿。;香 薷 散;[临床运用]
1、本方是夏月乘凉饮冷,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的常
用方剂。以恶寒发热,头重身痛,无汗,胸闷,
苔白腻,脉浮为证治要点。 ;4、若吐泻伤津,两腿转筋,再加木瓜芳香化湿,舒
筋通络----六物香薷饮。
5、素体脾虚,中气不足者,见肢倦乏力,六物香薷
饮中再加人参、黄芪、白术、橘红以益气健脾燥
湿---十味香薷饮。
6、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以鲜扁豆花易扁豆,加
银花、连翘以清透上焦之暑热----新加香薷饮。
功能祛暑解表,清热化湿。主治暑温夹湿,外感
于寒 。
[使用注意]
凡暑病见汗出,或属暑热者忌用。;清暑益气汤
【主治证病机】
暑热内侵----身热汗多,心烦
暑热内侵 小便短赤,脉数
耗气伤津 暑热伤津---口渴,舌红少津
暑伤元气---体倦少气,精神
不振,脉虚 ;[方药配伍]
君:西瓜翠衣——清热解暑,生津解渴
西洋参——益气生津,养阴清热
臣:荷梗——助西瓜翠衣清热解暑
石斛、麦冬——助西洋参养阴清热
佐:黄连——清热泻火
知母——清热滋阴 助清热祛暑之力
竹叶——清热除烦
佐使:甘草、粳米——益胃和中,
防寒凉伤胃
;[运用]
本方用于夏月感暑,伤津耗气之证。临床以体倦少气,
口渴汗多,脉虚数为辨证要点。
暑病挟湿者不宜使用。(方中含有滋腻之品)
[同???方鉴别]; 第六章 温里剂
〔目的要求〕
1.熟悉温里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组
方配伍规律及使用注意事项。
2.掌握理中丸、小建中汤、四逆汤、当归四
逆汤、阳和汤。
3.熟悉吴茱萸汤。
4.了解回阳救急汤。;一、概述
1.概念: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 通脉等作用,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温里剂。;(1)温中祛寒 ;(3)温经散寒;5.使用注意事项;理 中 丸;配伍特点:温、补、燥结合,温以祛中焦之寒,补能益
脾胃之气,燥能祛中焦之湿,以助健运。;〔主治证病机〕;[临床应用];5.兼外感风寒表证者,加桂枝解表散寒——桂
枝人参汤(《伤寒论》)。;小建中汤;主治证的特点:中焦虚寒,阴阳气血俱虚,既见
阳气虚,又有阴血虚;既见虚寒,又见虚热,
但以虚寒为本,虚热为标。;[方药配伍];配伍特点:温、补、润结合,辛甘化阳,温补中焦阳气
之中,又具酸甘化阴,滋养阴血之功,体现
了治疗中焦虚寒,又兼阴血不足的用药配伍。;[临床运用] ;吴茱萸 汤;〔主治证病机〕;〔主治证病机〕; 理中丸 温、补、燥结合,方中配白术,长于健脾燥
湿,主治偏于中焦虚寒兼寒湿所致的满、痛、吐、利,并治阳虚失血,小儿慢惊等。;四 逆 汤;[方药配伍];[临床运用];当归四逆汤;[方药配伍];〔临床运用〕
原方为血虚寒凝经脉之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之证而设,后世则广泛运用于腰、股、腿、足痹痛,妇女痛经,男子疝痛,脱疽,冻疮等属于血虚寒凝之证。;当归四逆汤与四逆汤、四逆散的鉴别: ;阳和汤;〔方药配伍〕;〔临床运用〕
1.本方是治阴疽的常用方,以患以漫肿无头,
皮色不变,酸痛无热为辨证要点。;复习思考题
1、理中丸为何既可治脾胃虚寒所致的腹痛、吐、利、
食少,又可治失血、多涎唾、小儿慢惊及胸痹等病证?
2、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