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高平的叙诗与藏族民间文学毕业论文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题 目 浅谈高平的叙事诗与藏族民间文学
姓 名 教育层次 本科
学 号 1261001262465 省级电大 陕西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分 校 榆林
指导教师 教 学 点 靖边
写 作 提 纲
题 目:浅谈高平的叙事诗与藏族民间文学
中心论点:高平的叙事诗与藏族民间文学的情结
写作结构提纲
第一部分:引论,交待写作内容
第二部分:本论,结合作品具体分析高平的叙事诗与藏族民间文学
一 . 高平的西藏情结
二. 高平叙事诗与藏族民间文学
第三部分:结论,总结全文,点名论点
目 录
目录----------------------------------------1
摘要----------------------------------------2
关键词--------------------------------------3
绪论----------------------------------------4
正文--------------------------------------2-8
高平的西藏情结-------------------------2
高平的叙事诗与藏族民间文学-----------3-8
对题材的借鉴-----------------------------3
对意象的借鉴--------------------------4--5
对艺术手法的借鉴-------------------------6
对叙事方式的借鉴-------------------------7
语言-------------------------------------8
结论-----------------------------------------8
注释-----------------------------------------9
八.参考文献-------------------------------------10
浅谈高平的叙事诗与藏族民间文学
[摘 要 ] 高平的叙事诗多以他在西藏的生活经历为创作来源,倾注了对西藏的所有情感。叙事诗是他诗歌创作的高峰,受到藏族民间文学的影响,但不是全盘照搬,而是有所创新。藏族民间文学资源中的民歌、传说及民歌中的意象、叙事方式等方面对其叙事诗《大雪纷飞》、《紫丁香》和《古堡》影响非常明显。
[键词] 高平,叙事诗,西藏,民间文学
绪论
叙事诗是中国诗歌的一种,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由于它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是一个极不发达的诗歌品类,所以学术界对其研究也就比较薄弱。虽然现代叙事诗在实践和理论建构上有了可喜的进展,但对于叙事诗的相关研究仍然相当冷寂。就高平的叙事诗而言,八九十年代的国内学者对其研究甚多,但近几十年来,又有点冷清。基于叙事诗是诗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学者从中汲取精华,为诗学做贡献。本文试图通过对高平的代表性叙事长诗的文本细读,浅论其叙事诗与藏族民间文学的关系,以此丰富叙事诗的诗学理论建设。
高平是活跃在中国当代诗坛长达60多年的一位老诗人,在近80年的人旅程里 ,作甚丰,至今仍笔耕不辍。曾因《大雪纷飞》这部力作征服过无数读者 。
高平从小就开始接触民间的歌谣和说唱,同时又阅读了一些“五四”以后出现的白话新诗,所有这些都培养了幼小的高平对文学的浓厚兴趣。二十岁时,出版了第一本进军西藏的诗集——《珠穆朗玛》,随后两三年间,又出版了短诗集《拉萨的黎明》和长篇叙事诗集《大雪纷飞》。新时期以来,他已发表了几百首诗作,出版抒情诗集《山水情》和四部叙事诗:《川藏公路之歌》、《帅星初升》、《古堡》以及《冬雷》。这些诗集体裁上多为叙事诗,内容上多为咏藏诗,也可以说,咏藏题材的叙事诗是高平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一、高平的西藏情结
高平本是汉族人,但他却对西藏一往情深。他是西藏的痴情者,正象他自己所说过的那样,“西藏,是我的缪斯;是我的第二故乡。对于它,我是一见倾心的。我把青春献给了西藏;西藏也给了我永久的青春。”[1]早在50年代初,他就接受了随军进藏体验生活的任务,从此踏上了进军西藏的新途。在条件极其艰苦、环境极其恶劣的拉孜生活、工作了七八年后,使他与神奇、美丽、富饶的西藏结下了不解之缘,对勇武、勤劳、淳朴的藏族人民更是一见倾心。康藏的半年斗争生活充实了他的革命理想,他始终觉得离不开西藏和藏族人民,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