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血液(大专)PPT
血型可以改变吗? 在5~6周龄的人胚胎RBC上已可检测到A和B抗原。婴儿RC膜上A、B抗原的位点数仅为成人的1/3,到2~4岁时才完全发育。正常成人的A、B抗原终身不变。 血型可以改变吗? 1984年,美国纽约林斯利金博尔研究所的杰克戈尔斯坦从咖啡豆中分享出一讨论会酶(α-半乳糖苷酶)能将B型末端的半乳糖从基糖上切下来,从而使B 型血变成O 型血。 在ABO血型系统中,若母为O 型,胎儿为A型或B型,则孕妇血中的抗 A 及抗 B可通过 胎盘进入胎儿血中,引起溶 血。临床并非多见的原因可能是有的胎儿体液中含 有可溶性A/B物质。孕妇所含抗体效价低 (二) Rh血型系统 Rh凝集原:C、c、D、E、e Rh血型分型:阳性(含D抗原) 阴性(无D抗原) 特点:1)有五种凝集原 2)无天然的凝集素。 抗Rh凝集素为后天获得性免疫抗体。 IgG可通过胎盘 Rh血型系统的发现 1940年兰氏与维纳将恒河猴的RBC注射到豚鼠和家兔腹腔内,发现这些动物因此而产生的抗体可以凝集纽约市85%白种人的RBC。他们把这部分人称为恒河猴阳性,缩写为Rh+,而将其它15%的白种人,其RBC不被凝集的,称为恒河猴阴性 ,缩写为Rh-。同年维纳指出母亲为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时就可导致婴儿的溶血病。 1、体内抗凝系统 (4)肝素: 来源: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作用:能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 促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TFPI。 (三)抗凝与促凝 2、凝血的加速与延缓 (1)接触面的粗糙情况 (2)温度 (3) Ca+2 (4 )肝素 (5)维生素K和维生素K拮抗药 2、凝血的加速与延缓 促凝因素 作 用 机 理 1.粗糙面:加速Ⅻ的激活及PLT的解体释放。 2.温热:适当加温可提高酶的活性加速凝血。 3.加Ca+2: Ca+2参与凝血多个环节 延缓和抗凝因素: 1.光滑面和低温:与上相反 2. 草酸盐、柠檬酸钠:去除血Ca+2 3.其它抗凝剂 复 习 思 考 题 WBC、PLT的正常值和功能? 试述血凝的概念、基本过程、影响血凝的因素及原理。 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的区别? 血浆中有哪些重要的抗凝物质? 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 二、纤维蛋白溶解 概念:纤溶(fibrinolysis)指纤维蛋白(原)在纤溶酶的作用下,被降解液化的过程。 基本过程:(图) 1、纤溶酶原的激活 2、纤维蛋白(原)的降解 二、纤维蛋白溶解 纤溶酶原激活物: 1、血管激活物:大多吸附在血凝块上 2、组织激活物:子宫、甲状腺、前列腺、肺等含量较多(术后易渗血,月经血不凝固) 3、激肽释放酶:依赖于凝血因子Ⅻ,连接凝血和纤溶两过程(图) 二、纤维蛋白溶解 抑制物: 1、抗纤溶酶:α-球蛋白 2、激活物抑制物:α2-巨球蛋白与尿激酶竞争而发挥作用 血液凝固、纤溶与临床联系 抗凝药: 肝素、香豆素类(维生素K对抗药)枸櫞酸钠、尿激酶、 促凝药: 维生素K、6-氨基己酸(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 α2-巨球蛋白、 α-球蛋白 正常情况下血管内血液为什么不凝? 1、血管内膜光滑完整阻止了血液凝固。 2、血液的快速流动不利于PLT的聚集。 3、血液中含有多种抗凝物质。 4、血液中有纤溶系统。 第五节 血量、血型和输血 一、血量及其调节 二、血型 三、输血原则 一、血量及其调节 正常血量:约相当于自身体重的7%~ 8% 组成:循环血量+储存血量 一次失血少于总血量10%时,血量恢复情况: 水和电解质:1~2小时内(加速组织液回流) 血浆蛋白: 24小时左右(肝脏合成加速) 红细胞: 1个月内(骨髓造血功能加强) 二、血型 (一)血型与RBC凝集 血型(blood group):通常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凝集原 )的类型。 广义血型是指血细胞膜上特异凝集原的类型。这种细胞表面凝集原即抗原的特异性,是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我”或“异己”的标志。 “血型之父” 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Landsteiner) 由于发现了第一个人类血型系统-ABO血型系统,为以后的输血安全、有效输血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此而荣获了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他还先后发现了MN、P、Rh血型,赢得了“血型之父”的誉称。 (一)血型与RBC凝集 概念:RBC凝集反应是指某一血型的RBC与其对应的凝集素相遇时,RBC彼此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簇簇不规则的细胞团的现象。 反应原理(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