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PPT.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PPT

第五章 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 ; 有机物的运输不仅包括器官之间的运输,还包括细胞内和细胞间的运输。; 细胞内与细胞间的运输,距离仅几个微米,主要靠物质本身的扩散,原生质主动的吸收与分泌来完成 短距离运输可分为共质体运输、质外体运输及其交替运输。; 发生在器官间的运输,其距离为几厘米以上,主要通过特化的组织—维管系统(韧皮部)来实现。 被子植物的韧皮部是由筛管、伴胞与韧皮薄壁细胞组成。主要输导组织是韧皮部的筛管和伴胞。 有机物主要通过韧皮部运输,无机物主要通过木质部运输。;;伴胞有以下3种: 1.通常伴胞:含叶绿体,胞间连丝较少。 2.传递细胞(transfer cell):其胞壁向内生长(突出),增加质膜表面积;胞间连丝长且具有分支,有利于物质运送到筛分子,分布于中脉周围。 3.居间细胞(intermediary cell):有许多胞间连丝,与邻近细胞(特别是维管束)联系,它能合成棉子糖和水苏糖等。 ;3种不同类型伴胞 通常伴胞、传递细胞和居间细胞;绝大多数有机物在韧皮部的运输是非极性的,总是从大量合成处向活跃生长部位或大量积累部位运输 。运输具有方向性。 1. 定向纵向运输:有机物总是从制造部位向消耗或贮藏养料部位定向运输,可同时做双向运输。 2. 横向运输:有机物在韧皮部可同时做横向运输。(正常状态下,只有当纵向运输受阻时,横向运输才加强。) 。;;有机物运输的度量 1. 运输速度: 30--150cm.h-1。 2. 集流运输速率(简称SMT或比集运转速率SMTR ) SMTR =干物质量/[韧皮部(筛管)横截面积×时间] = V × C;图6-1 用蚜虫吻刺法吸取筛管汁液;用蚜虫吻针法收集筛管汁液 A.将蚜虫的吻刺连同下唇一起切下; B.切口溢出筛管汁液; C.用毛细管汲取汁液;韧皮部汁液的成分; 同化物运输的主要形式是蔗糖,因为: 1)蔗糖是非还原糖,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2)蔗糖的溶解度很高; 3)蔗糖的运输速率很高; 4)蔗糖具有较高的能量;;第二节、有机物质在源端的装载 ;1.韧皮部装载 是指光合产物从叶肉细胞到筛管分子-伴胞复合体的过程。 2.装载过程 ①磷酸丙糖从叶绿体运到细胞质中,并转变成蔗糖 ②叶肉细胞的蔗糖运到叶脉的筛管附近 ③蔗糖进入筛管中。 3.特点 具有选择性和逆浓度梯度积累的现象 ;图5-5 源叶同化物的韧皮部装载途径 A表示共质体途径,B表示质外体途径;质外体途径装载;共质体途径装载;;装载过程是主动的过程,受载体调节。依据: 1.对被装载物质有选择性; 2.需要能量供应(ATP); 3.具有饱和效应。;第三节 韧皮部卸出;途径: 共质体途径:通过胞间连丝到达接受细胞,在细胞溶质或液泡中进行代谢,如卸到营养库(根和嫩叶) 质外体途径:如卸出到贮藏器官或生殖器官 ;;第四节 韧皮部运输的机理 1. 压力流动学说 1930年Münch提出的压力流动假说是迄今有关韧皮部物质运输的最成功的假说。;;1)要点:①同化物在SE—CC复合体内随着液流的流动而移动; ②液流的流动是由于源库两端的膨压差而引起的。 ☆筛管中汁液的运动本身并不需要能量,但是在源库端进行的装载和卸出则是消耗能量的。能量主要用于建立和维持源库两端的压力差。;;实验证据: ①改进固定材料方法和制片技术,用电镜观察,可发现筛板的筛孔是开放的。 ②以11CO2或14CO2作脉冲标记的实验表明,在单一筛管分子中,同化物运输是单向的。 ③用昆虫吻刺法可测定到筛管具有正压力,源库间具有压力差。 ④限制ATP的供应,如低温、缺氧、代谢抑制剂等不会终止运输。;2)优缺点: A 该学说可以解释被子植物同化物的长距离运输,但对 裸子植物不适用; B 这个学说对一个筛管细胞同时进行双向运输的事实不 好解释。;2. 细胞质泵动学说(耗能量) 1)要点:认为筛管分子内腔的细胞质呈几条长丝,形成胞纵连束,它们有节律地蠕动,糖分随之移动。 2)优点:可以解释双向运输现象。(同一筛管中不同胞纵连束,在相同时候可进行相反方向的移动,糖分也就向相反方向运输。) 3)缺点:反对者怀疑筛管里是否存在胞纵连束。;3. 收缩蛋白学说 (收缩蛋白又叫韧皮蛋白,简称P-蛋白)1972年提出。 1)要点: 筛管分子与筛孔内具有P-蛋白构成的微纤丝相连而成的网络。P-蛋白具有ATP酶的活性,可分解ATP,并利用ATP分解所释放的能量进行收缩与伸展,从而推动同化物的运输。;1)微纤丝相当于ATP酶活性,可供能,解决了压力流动 学说中的能量

文档评论(0)

erfg4e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