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儿童文学翻译与中国儿童文学之出生——译介学视野下的晚清儿童文学研究.pdf

晚清儿童文学翻译与中国儿童文学之出生——译介学视野下的晚清儿童文学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晚清儿童文学翻译与中国儿童文学之出生——译介学视野下的晚清儿童文学研究

中文提要 儿童文学是文学领域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一般研究者认为:儿童文学 作为中国文学中一个独立形态的门类是在“五四时期出现(发生),晚清则 被视为中国儿童文学的“萌芽”时期。但是,对于中国儿童文学具体诞生在何时 以及以何为标志性作品仍有不同的解读。笔者在译介学的视野下,借鉴并比较其 他国家儿童文学研究的成果,认为中国儿童文学作为文学中的一个独立分支确实 在“五四”时期“确立”,但是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学样式却是“初步诞生 于“晚清。 中国儿童文学的诞生与晚清外国儿童文学译介密切相关,正是在晚清翻译尤 其是域外文学翻译繁盛之下,晚清时期成人逐渐萌生了鲜明的“儿童文学意识, 因之也催生了中国儿童文学:而标志性的作品则为1908年出现的《无猫国》,它 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儿童文学初步诞生。本文主要围绕以上主题和观点展开,分三 章从多个角度对此加以描述、分析与论证。 第一章首先就学界对于“儿童文学的概念加以介绍。本章强调指出:“儿 童是一个历史建构的概念,西方“儿童的发现也很晚。所谓“儿童的发现”, 即认识到“儿童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完全的个人”。(韩进,1998:43)十七、十八 世纪以来,现代意义上的儿童观得以形成和传播,这是儿童文学出现的前提条件。 儿童一旦被认为是独立的人,一种适于他的文学便应运而生了到了十八世纪中 叶,儿童文学终于开始发展起来。世界上一般公认丹麦文学巨匠安徒生为儿童文 学的创始人。 清末西学译介之中也输入了域外现代儿童观。由于重视西学译介,随着西学 的输入和晚清新政的展开,尤其是教育改革的次第进行,域外现代儿童观进入中 国。于是晚清开始出现与传统的认识不同的现代儿童观,儿童的教育与审美需求 因此受到格外的重视,这就为中国儿童文学的诞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第二章主要从晚清儿童文学译介看儿童文学意识的萌芽和发展,凸显了儿童 文学译介对于儿童文学意识的催生作用。 20世纪前后译风大开之际,晚清社会逐渐接受了现代的儿童观,人们逐渐 开始关注儿童的审美需求,开始有意识译介儿童文学,并搜集、整理中国民间童 话故事。他们同时开始从两个方面有意识关注“儿童的”文学(读物):一是其 “文学性,即艺术性,二是其“儿童性”,即儿童自身特点。于是以文学为内容、 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特殊商品——儿童文学就出现了。这其中,译介的域外儿童 文学作品占了主流。 晚清中国出现了一批热心倡导译介儿童文学的作家、译者、编辑和研究者, 诸如梁启超、黄遵宪、林纾、孙毓修、徐念慈、包天笑、周作人等等。他们的儿 童文学译介成绩巨大,自此,域外经典儿童文学作品进入中国。晚清儿童终于有 幸读到与传统启蒙读物迥异的到国外著名童话故事和儿童小说。如《鲁滨孙漂流 记》和《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大人国》与《小人国》,再如伊索寓言、格林 童话,以及众多的科幻小说、教育小说和冒险小说。同时,中国翻译家、作家创 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开始出现。中国儿童文学正是诞生于晚清儿童文学译介热潮 中,正是借鉴域#I,JL童文学并融合中国传统民间文学的因素才逐渐成形。 不过,晚清主要是从功利的教育启蒙目的出发关注儿童文学的“儿童性”与 “文学性”,对“儿童尚未有非常深刻认识,因而儿童文学主要是作为“政治 启蒙的工具’’而被提倡,总体上与“政治教化认同,其目的是培养未来的“国 民”, 可以简要称之为“铸造未来国民”儿童文学观。不过,就在这一主流儿 童文学观下,鲜明的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文学意识业已出现,这种儿童观以徐念 慈、曾志吝、孙毓修、周作人等为代表。晚清不少教育类报刊杂志以及白话报刊 都刊发有儿童文学作品与评论,中小学堂国文教材也选录了一些译介和编著的儿 童文学作品,这都标志着成人鲜明的儿童文学观念逐渐形成。 第三章主要从儿童文学译介角度谈孙毓修编撰的《童话》丛书在中国儿童文 学史上的地位。 本章借鉴当代译介学理论和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经过多角度的辨析、比较, 明确提出:主要由孙毓修编撰的《童话》丛书是晚清儿童文学的最大收获,作为 《童话》丛书第一集第一编的《无猫国》为“半译半创的创作性童话’’,它的出 现宣告了中国儿童文学正式诞生。此后于Ⅳ五四时期,中国兴起了一般强劲的 “儿童热和“儿童文学运动,“儿童的文学”的名称正式才得以提出并最后确 立。 总之,晚清域外儿童文学,尤其是童话的输入,以及由此引起的中国儿童 文学结构内部的变迁,是二十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原动力。中国儿童文学是 在借鉴

文档评论(0)

yxutcangf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