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早期古诗对火车的时空想象(1917—1927)
摘要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涌入,中国开始了现代化进
程,进入了准现代社会。生活在这一社会中的中国人就像冷纳所说的
“过渡人,“他一眼向‘过去’回顾,一眼向‘未来’瞻望;一脚刚
从‘传统’拔出,一脚刚踏上‘现代’,由于他生活在‘双重价值系
统’中,所以常会遭遇到‘价值的困窘’’’,面临身份认同的困难。直
到现在,这一问题仍未得到真正解决。但是,前人探索应对准现代生
活的办法和经验或许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仍有借鉴意义。为此,本文以
上世纪一二十年代的汉语新诗对火车的想象为切入点,探讨以火车为
代表的西方文明对乡土中国的空间观和时间观的影响。
正文共分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前言中介绍了火车与中国人的现
实生活和想象世界发生联系的过程。十九世纪下半叶,在乡土中国与
工业西方的冲突中,火车作为西方文明符号被强行带入中国。它以一
种强势的姿态,首先在现实生活现实层面打破了中国人的时空感和生
活方式。可这种改变距离改变中国人深层次的认同方式尚有一段距
离,还需要进一步改变中国人的想象世界。汉语新诗的诞生和成长,
见证了火车进入中国人的想象世界的详细过程。
第二部分中,我着重介绍了新诗人对火车诗意的呈现方式日渐成
熟的过程。其中展示了从乡土社会走出的中国人接受“火车,及被
“火车”规约模塑的过程。在空间观上,火车使人们知道在表征农耕
文化的“天下’’和“故乡”(乡土中国最主要的生活空间)之外还有
另一种生活空间——“世界”。这种内在于火车的空间试图说服以农
业为正统,在熟悉的环境和熟悉的人之间过田园生活的中国人相信,
像陌生人一样的市民身份是高贵的,用商业秩序替代长老统治是进步
的,准现代社会的中国人应有一种商业价值观,把市民生活视为最基
本的生活方式。在时间观上,火车把机械时间带给了生态时间制下中
国人。机械时间使准现代社会的中国人从循环时间观走向了线性时间
观,并把时间作为一种独立于事件之外且可以被商品化的客观存在。
在机械时间观的支配下,人们几乎成了时间的奴隶,也使中国人的生
活节奏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发生了改变,如宗白华所描述的,
“生活的节奏,机器的节奏”。
最后一部分,在总结新诗人以火车为视角对时空的想象历程后,
我发现,我们很难获得一种统一的时空观念,而只能看到一种趋势,
即是“世界”与“机械时间’’携手促准现代中国向工业化的西方靠拢。
但是现在,在一个多元文化并存时空里,按照“需要理论”(马凌诺
夫斯基)、“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源’’(罗素)的逻辑,这种单向一体化
的趋势是值得怀疑的。人们更应该认识到,时间观、空间观——这种
获得身份认同的方式是应需要而定,特别是“幸福生活”的需要。我
能得到的结论是,上世纪一二十年代的新诗人对火车内在时空的诗意
书写,是中国人面对新的时间观和空间观的良性反应,它对准现代社
会中国人的幸福生活提出了各种可能的思考。
关键词:准现代社会,天下,世界,生态时间,机械时间
ABSTRACT
Afterthe cameintothe of
War,China coursecivilization
Opium
modernizationand whenwestindustrialcivilization
modern·-society-·to·-be
swarmedintoona scale.The wholivedin
large people
islike“Transition DanielLerner.
modern—society—to—be people’namedby
“Helookedintothe‘future’whilehelookedbackatthe
past.Hejust
hisfeet
ou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新序言时代下的文学景观.pdf
- 新干方言代词研讨.pdf
- 新散文体裁探索评议.pdf
- 新文学中的戏曲优伶抽象论.pdf
- 新批评在中国的接管研究.pdf
- 新旧版《现代汉语辞书》双音节动词释义对比研究.pdf
- 新时代中国“寻根文学”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pdf
- 新时代打工诗歌论.pdf
- 新时代文学理想主义的异质之音.pdf
- 新时期“乡下人进城”的悲剧性论述.pdf
- 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docx
- 基于语料库的船舶工程英语术语变异多维度解析.docx
- HOXA11、β -catenin和DKK-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究.docx
- 太原大学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信息化转型的探索.docx
- 抗新城疫病毒中药组方的筛选及抗病毒机制的多维度探究.docx
- 微创手术缝合针与软组织交互作用行为:力学机制与临床应用研究.docx
- 多维度数据挖掘:解锁中药方剂知识宝库的密码.docx
- 破局与重塑:现代企业大学岗前通用培训模式深度剖析与创新构建.docx
- 破局与重塑:农村中学生道德价值观教育的困境与突围.docx
- 透析方式抉择: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影响及多因素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