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版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1.2《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人民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18分,第14题22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创始了一条新的法制,即派遣中级人员(六百石俸禄)巡行郡国,察考大吏(二千石俸禄)的成绩和罪恶,随时向中央快速汇报,这种官职叫“刺史”。 注:“石”为粮食重量单位,品级高的官员俸禄高,汉代俸禄折算成粮食。 ——赵俪生《赵俪生文集·第三卷》 2.读图,汉朝的行政区划中,在郡、国二制的基础上,后来又出现了居于郡之上的“州”。“州”最初是( ) A.汉武帝划分的监察区域 B.汉朝的中央行政机构之一 C.秦朝设立的地方行政区 D.汉朝的中央监察机构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西汉的刺史制度。西汉时,汉武帝将全国分为十三州部,作为监察区域。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因此A项正确。B、D两项错在“中央”,C项错在朝代。 3.2009年11月20日下午,湖南师大附中在学校公示了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自主招生的学生名单。校长推荐学生上北大的依据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我国古代也有相类似的地方举荐人才为官的制度,这种选官制度的举荐标准是( ) A.被举荐对象家产的多少 B.被举荐对象出身的高低 C.被举荐对象人品和学问的好坏 D.被举荐对象与举荐人关系的亲疏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察举制选官的主要标准是根据才能品行,与当今推荐制存在一定相似性,故选C项。 4.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 A.废分封,置郡县 B.建立法律体系 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 【解析】选C。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隋唐时期”,“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等信息可知,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符合材料要求,故选C项。A项是秦朝的措施, D项不能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均排除。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5.元朝的行省制,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保证。下列叙述与此相适应的有( ) ①行省的职权要受中央节制 ②中央设立监察机构监督行省官员 ③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并向皇帝述职 ④异地为官的形式成为定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行省制度对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元朝疆域辽阔,实行行省制度对地方进行管理。中央节制行省权力的实施,并加强监察和监督,行省官员定期觐见皇帝也是一项约束。但官员是实行省官互迁的方式加以控制,而不是异地为官。 6.清嘉庆皇帝说:“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行省制的推行 B.丞相制度的废除 C.内阁地位的上升 D.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选D。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清”、“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军机处的设置使专制主义达到顶峰,故选D项。A项与材料无关,B、C两项出现于明朝,均排除。 二、非选择题 7.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君臣衣着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 材料一 “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 ——《明史·舆服志》 材料二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诏、开读、进表、传制,俱用梁冠,赤罗衣,……凡亲祀郊庙、社稷,文武官分献陪祀,则服祭服。” ——《明史·舆服志》 材料三 明代文武官员常服主要标识等差表 请回答: (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君和臣衣着存在两重性,即等级性与场合性。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 (2)从材料三,得出明朝的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的什么信息?(任答两点即可) (3)结合材料全面分析为什么会出现明朝的君和臣,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不同的现象? 【解析】第(1)题首先要读懂文言文材料。材料一表明衣着的等级性;材料二表明衣着的场合性。而材料三,仅是关于官员,而无君主,不符合要求。第(2)题要求学生能够多角度思考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可从等级有别、文武有别、官服反映等级制、官服有教化功能等角度阐述。 第(3)题明朝出现严格的配饰要求,主要原因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答案: (1)材料一证明明朝君和臣衣着等级性;材料二证明明朝君和臣衣着的场合性。 (2)不同等级官员的官服有不同的规定;文武官员的官服有别(文官饰物为飞禽,武官饰物为走兽);官服的规定,反映了明朝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