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大陆伸展构造2变质核杂岩构造高构.ppt

  1. 1、本文档共10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2.控矿构造:剥离断层,褶皱的剥离断层系; 岩性条件含矿岩系与遮挡层。 2.3.变形分解作用的识别 辉长岩变为片麻状斜长角闪岩 辉长岩变形分解为绿片岩(中条山) 2.4.矿源层:基性岩席和岩墙(2#矿体) 成矿空间:剥离断层及其褶皱 3.小秦岭变质核杂岩与金矿 爱琴海中的 一个变质核杂岩 伸展——地壳变薄——均衡作用——地幔隆升——地表下降——成盆作用 地壳增热——热隆和岩浆上侵——成山 异常地热梯度在变质核杂岩形成中的作用: 对糜棱岩的形成深度的影响 同构造岩浆作用 热隆作用 变质核杂岩与岩浆核杂岩 扬子西缘变质核杂岩带 (四)是先逆冲加厚然后再垮塌伸展? 1。科迪勒拉变质核杂岩形成于拉拉米期逆冲加厚以后 2。亚干变质核杂岩形成于推覆构造以后 四、 变质核杂岩与成矿作用 (一)、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1.矿源: 核部通常为太古宙结晶岩系(如小秦岭的太华群的Au);幔源的基性岩墙或岩席(如中条山的Cu,Au) 2.热源:高地热梯度和核部同构造中酸性侵入活动 3.热液系统:下盘基底中的韧性剪切带,形成网络状韧性剪切带,变质水和岩浆水形成还原条件下的热液循环系统,淬取了围岩中的成矿元素并使其沿剪切带迁移 上盘高角度正断层系和脆性破裂体系为地下水的深循环提供了通道,异常的地热梯度为流体循环提供了热能,形成一个与大气降水体系相连的氧化环境下的水热循环系统。 两套热水循环系统在剥离断层附近交汇,形成很好的氧化/还原带,成为矿质沉淀的地球化学有利地段。 4.容矿系统:沿剥离断层的正向拆离,下盘糜棱岩进入脆性变形域,围压降低,岩石碎裂和扩容,形成低压的张性空间成为矿液的沉淀场所,表现为大量的角砾状、网脉状和脉状矿石沿剥离断层分布。 5.递进成矿模式 地壳伸展、地幔上隆、下盘岩石接近地表,氧化/还原界面下降的同步,形成叠加矿化和矿床及矿点的集中。 (二)实例分析 1.幕阜山变质核杂岩对湖南桃林铅锌矿的构造控制 变质核:晚元古界冷家溪板岩和燕山晚期二长花岗岩, 剪切带:花岗岩质糜棱岩和绢云或绢云片岩绿泥石 盖层:K-E红砂岩 矿体沿剥离断层分布 矿化类型:角砾状-网脉状-浸染状 成矿的遮挡层:断层泥或碎粉岩 成矿物质来源:绢云绿泥片岩中的Pb、Zn、Cu和原岩的比为0.18、0.15、0.08。糜棱岩/花岗岩为0.75、0.76、0.90。 含矿热液:据氧同位素为大气水和变质水的混合 2.中条山胡篦型铜矿的构造控制 2.1.是沉积层控还是构造控制? 1)构造置换的识别:层理还是片理? 微细的水平层理还是片理?细脉浸染状马尾丝状矿石的成因(沉积层理还是糜棱面理)? 2)剥离断层的识别 大理岩中片理对层理的置换,中条山 房山变质核杂岩基底剥离断层综合剖面 房山变质核杂岩基底 剥离断层 Yin et al., 2004 藏南拆离系与Nilaxingbo MCC Yan et al., 2012, IGR Zhang et al., 2013, GR Yan et al., 2012, IGR Zhang et al., 2013, GR 三、变质核杂岩几个问题的讨论 (一)关于糜棱岩的形成深度 不同岩石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可有不同的形成深度。糜棱岩是否一定代表中下地壳的变形。 1. Sibson 提出大断层的双层模式 弹性摩擦区 脆性断裂带 碎裂岩系列 半塑性区 韧性剪切带 糜棱岩系列 脆-韧性过渡的条件:正常地温梯度,挤压,石英塑性变形--10~15km 地壳的强度剖面:不同岩石的韧-脆性过渡的深度 2 同构造岩浆作用对形成糜棱岩深度的影响 同构造岩浆作用对区域的热状态影响,可使糜棱岩的形成深度变浅。 周口店的岩浆-热动力构造 云蒙山的岩浆-热动力构造 藏南的浅色花岗岩岩浆-热动力构造 (二)关于地壳柱的切失 1.是构造切失还是沉积缺失 2。构造切失的多少 是中、下地壳被拉出到表层,还是多层次的分层剪切。 (三)变质核杂岩的隆升机制和岩浆核杂岩 同构造岩浆岩普遍存在于变质核杂岩的核部。 如何解释变质核杂岩的穹状隆升? 重力均衡能否使核部杂岩上升出露地表? 第四节 变质核杂岩构造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es 一、Cordilleran变质核杂岩 《 Cordilleran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es》(Crittenden,1980) ‘Cordilleran 变质核杂岩是一群由异常变形的变质岩和侵入岩组成的穹形或拱形的孤立的隆起,其上为构造滑脱和扩张的不变质的盖层。’ ( Coney,1980) G.A.Davis等,变质核杂岩的定义、类型及其构造背景,地质通报,2002,4~5:185~192 变质核杂岩是大陆高应变伸展环境中发育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