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时间2011年10月5日,以色列理工学院的丹尼尔-谢德曼因发现准晶体而获诺贝尔奖。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
【物理学定义】:
准周期晶体,简称准晶体,是介于晶体与非晶体之间的中间形式。
理想的准晶体排列具有长程的准周期平移序和长程指向序。
从模型角度,忽略掉晶体的物理内涵,把由此而得出的结构叫做拼砌,其排列晶格叫做准晶格。而术语“准晶体”则着重于其原子和分子的分布结构。
【准晶体的数学原理】:
1961年,数学家王浩提出了用不同形状的拼砖,是否存在算法判定它们能否铺满平面的问题。他证明了此算法的存在性等价于能铺满平面的拼砖一定能周期性地铺满平面。
1966年Robert构造出一个包含104个拼砖的例子,说明能铺满平面的拼砖并不一定能周期性地铺满平面。因此王浩的算法不存在。
1974年Roger Penrose构造出一个例子,只需2种不同形状的拼砖。
Penrose拼砖只能非周期地铺满平面
【准晶体的发现历程】
1982年4月8日,41岁的谢赫特曼正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从事研究工作,他发现的“准晶体”原子结构。
由于“准晶体”原子结构打破了传统晶体内原子结构必须具有重复性这一黄金法则,谢赫特曼被赶出了自己所在的研究团队。
1987年,法、日科学家成功地在实验室中制造出了大到足以被X射线观察到的准晶体结构,证实了谢赫特曼的发现。
瑞典皇家科学院表示,他的发现“彻底改变了化学家们对固体物质的看法”。
【实验发现准晶体】
1982年,Dan Shechtman研究一个急速冷却的Al-Mn合金的衍射图时,发现了二十面体的对称性。
在其他合金的衍射图中,还发现了8、10、12次的对称轴。
根据晶体结构的周期性,晶体中只可能有1、2、3、4、6次对称轴,且只有14种空间点阵。
【准晶体的例子】
Ho-Mg-Zn准晶体形成的正十二面体外形
Al-Cu-Fe准晶体的显微照片,显示出二十面体对称性
Al-Mn-Pd准晶体的显微照片
Sc12Zn88准晶体形成的晶从
2009年发现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准晶体:俄罗斯的一块铝锌铜矿上发现了Al63Cu24Fe13组成的准晶颗粒。
【性质和分类】
1.组分为金属,但不具有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反而具有类似玻璃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即具有低电导率且电导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很低的热导率等与同类金属晶体合金很不相同的性质。
2. 准晶体不具备晶体的平移对称性。根据晶体局限定理,普通晶体只能具有二次、三次、四次或六次旋转对称性,但是准晶的布拉格衍射图具有其他的对称性,例如五次对称性或者更高的如六次以上的对称性。
3.许多含Al的准晶体不显示顺磁性。
4.由于独特的结构,准晶体具有丰富的表面性质。这些性质包括摩擦、吸附、浸润、氧化等等。
5.许多准晶体硬度很大。然而在某些温度下可能显出很好的延展性。
【研究现状】
1982年,舍特曼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工作时发现了准晶,这种新的结构因为缺少空间周期性而不是晶体,但又不像非晶体,准晶展现了完美的长程有序,这个事实给晶体学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它对长程有序与周期性等价的基本概念提出了挑战。
研究的瓶颈在于实验上,毫米级的大块准晶单晶不易制备,从而限制了物理性质的实验研究。
其次,准晶合金的原子结构大都不易精确确定。
寻找一种能解析准晶体物理性质的物理方法很必要。
【我国研究贡献】
1985年,我国著名科学家郭可信院士的科研团队,在过渡族金属合金中也独立地发现了五次对称电子衍射图。
郭可信的学生在国际上首次生长出毫米级的十次稳定准晶单晶。郭可信院士的研究团队因发现五次对称及Ti2Ni准晶,在国际学术界被称为“中国相”。
遗憾的是,郭可信先生于2006年12月13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因病逝世。有学者称,这可能是目前为止中国科学家距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一次。
【应用】
由于准晶体的吸附性,一些含Zr准晶体被用来储存氢气。
准晶体的导电性随温度变化明显,所以可能被用于温差电材料。
在生物学中,Bernal 和 Fankuchen (1937) 对纯化的TMV(烟草花叶病毒)制剂应用了X射线分析法。他们获得了病毒(粒体)杆宽度的准确估值,而且表明用盐使病毒沉淀产生的、有规则地进行二维排列的针形体应为准晶体(paracrystal)而非真晶体。
航空航天工业中,驾驶舱内常用泡沫塑料、超细玻璃棉、高硅氧棉等材料,科学家们正研究用准晶体材料来替代这些传统材料。此外,准晶体还被用作太阳能工业薄膜材料。因为准晶体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能(高的红外传导率)和足够的热稳定性(抗氧化及扩散稳定性),可应用于太阳热能工业。
【他获如此殊荣的原因】
“当我告诉人们,我发现了准晶体的时候,所有人都嘲笑我。但我并不在意,我知道我是对的,他们是错的,时间终于证明了这一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