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石酸手性拆分原理(共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酒石酸手性拆分原理(共篇).doc

酒石酸手性拆分原理(共2篇)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酒石酸手性拆分原理的资料2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1 92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s 2009, 40(2)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手性拆分剂D/L-二苯甲酰酒石酸的制备 郭卫锋1,应瑞芬2,陈新良1,舒理建1,黄成军2 (1. 浙江普洛康裕制药有限公司,浙江东阳 322118;2.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上海 200437) 摘要:用D/L-酒石酸和过量的苯甲酰氯反应得D/L-二苯甲酰酒石酸酐,利用原料、产物和副产物在甲苯中的溶解度差异,可得到苯甲酸残留量低于0.1%的D/L-二苯甲酰酒石酸。关键词:苯甲酸;D/L-二苯甲酰酒石酸;手性拆分剂;制备 中图分类号:O6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55(2009) 02-0092-02 Synthesis of D/L-Dibenzoyl Tartaric Acid GUO Wei-feng1, YING Rui-fen2, CHEN Xin-liang1, SHU Li-jian1, HUANG Cheng-jun2 (1. Zhejiang Apeloa Kangyu Pharmaceutical Co., Ltd., Dongyang 322118; 2. Shanghai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Shanghai 200437) ABSTRACT : The resolving agent D- or L-dibenzoyl tartaric acid, was prepared by the acylation of D- or L-tartaric acid with excess of benzoyl chloride to give dibenzoyl tartaric anhydride, followed by hydrolysis with an overall yield of 82%. The residual benzoic acid in the product was controlled to below 0.1% by work-up with toluene. Key Words: benzoic acid; D/L-dibenzoyl tartaric acid; chiral resolving agent; preparation 手性拆分剂L-二苯甲酰酒石酸(1)和D-二苯甲酰酒石酸(2)广泛应用于有机胺类的拆分[1-4],价格低廉、性质稳定,易于回收利用,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价值。其合成方法报道较多,但均未明确如何 收稿日期:2009-01-21 作者简介:郭卫锋(1978),男,工程师,从事药物合成研究。Tel :[1**********]2 E-mail :guowf_2000@163.com 有效控制产品中苯甲酸残留,而后者的存在可能影响拆分效果。本研究参考文献[5-7],开发了能有效控制苯甲酸残留量的工业化合成工艺:用D/L-酒石酸和过量苯甲酰氯加热制得D/L-二苯甲酰酒石酸酐(3),3经水解得相应的目标化合物(图1)。为了控制苯甲酸残留,本研究利用苯甲酸和1、2、3在甲苯中的溶解度差异,采用了以下措施:①制备3时需使用过量苯甲酰氯以提高收率,反应结束后,多 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 1H, CH) , 2.65(m, 1H, CH) , 2.03(m, 2H, CH2) , 1.85(s, 3H, CH3) , 1.74(s, 3H, CH3) , 1.32[s, 9H, C (CH 3) 3], 1.26[s, 6H, C(CH 3) 2], 1.18(s, 3H, CH3)。参考文献: [1] 汤致强. 抗肿瘤药——多西他赛[J ]. 中国药学杂志, 1999, 34(2) : 134.[2] 宋沁馨, 于立洁. 多西他赛的临床应用进展[J ]. 中国新药杂志, 2001, 10(12) : 900-903.[3] 孙 燕, 李维廉, 管忠震. 泰索帝治疗晚期乳腺癌和肺癌[J ]. 中国新药杂志, 1998, 7(3) : 165-167. [8] [7] [5] [4] Commercon A, Bourzat JD, Bezard D, et al. Partial synthesis of major human metabolites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