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人工气道护理的循证实践.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吸痰 四、证据内容 9. 吸痰的间隔时间 建议吸痰动作应至少每8小时进行1轮次,以降低发生气管导管阻塞和分泌物积聚的可能性(B级推荐)。 (一)吸痰 四、证据内容 10. 预防吸痰所致低氧血症的发生 吸痰前高浓度氧疗(hyperoxygenation) 建议吸痰开始前和吸痰结束后均采用纯氧为患 者加大给氧,时间至少持续30秒,以减少低氧 血症的发生(B级推荐) 。 (一)吸痰 四、证据内容 10. 预防吸痰所致低氧血症的发生 吸痰前过度通气(hyperinflation) 颅内压升高患者; 心血管手术术后患者;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 过度通气的应用指征: (一)吸痰 四、证据内容 11. 颅脑损伤患者的吸痰 避免对颅脑损伤患者连续吸痰 吸痰时应做好监测和相关评估 短期高容量通气对患者影响结论未定 (一)吸痰 四、证据内容 12. 吸痰过程中对护士的职业要求 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吸痰技巧,在吸痰过程中保证动作轻柔(Ⅳ级证据) 在吸痰前有必要对患者进行个性化评估,在吸痰过程中和吸痰结束后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 护士熟练掌握人工通气原理。 (一)吸痰 四、证据内容 (二)气管导管的固定 (三)气囊内压力的管理 (四)气管插管的拔除 (五)气管切开的护理 (二)气管导管的固定 四、证据内容 气管插管必须固定良好,以确保患者的最佳通气状态,避免插管移位或非计划性脱管(Ⅰ级证据) 气管插管移位是造成气道损伤的最主要因素,并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Ⅰ级证据) 。 (一)吸痰 四、证据内容 (二)气管导管的固定 (三)气囊内压力的管理 (四)气管插管的拔除 (五)气管切开的护理 (三)气囊内压力的管理 四、证据内容 气囊内压力过低,有可能不能有效封闭气道,造成气管插管漏气(Ⅲ级证据)。 当气囊内压力过高,有可能造成气管局部缺血、狭窄,从而导致炎症和溃疡的发生,并使气管黏膜产生肉芽组织(Ⅲ级证据)。 (三)气囊内压力的管理 四、证据内容 可以接受的气囊内压力介于25~40cmH2O(Ⅲ级证据)。 就我国而言,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在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推荐高容低压气囊压力为25~30cmH2O。 (三)气囊内压力的管理 四、证据内容 控制气囊内压力的方法 : 气囊内压力监测(cuff pressure monitoring, CPM) 最小漏气技术(minimal leak technique, MLT) 最小闭合容量技术 (minimal occlusive volume, MOV) * 一、前 言 二、临床情景及护理问题 三、检索证据 四、证据内容 五、评价证据 六、总结与建议 人工气道护理的循证实践 人工气道的建立与使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一方面,人工气道对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病情康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人工气道的建立也破坏了呼吸道原有的解剖结构和正常功能,对患者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做好人工气道的护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对患者的生理创伤和心理影响,使人工气道的治疗效果得以最大程度体现。 一、前 言 临床情景 刘女士,56岁,因“上腹部手术后,切口及肺部感染伴败血症”收入外科ICU监护。体格检查:体温波动在37.5~39.5℃之间,伴寒战,脉搏116次/分钟,呼吸急促,呼吸频率37次/分钟,血压144/100mmHg,血气分析检查结果显示PaO2为53mmHg。立即行气管插管并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合并采用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SIMV)+ 压力支持通气(PSV)+呼气末正压 (PEEP)5 cmH2O模式,呼吸频率开始下降,低于30次/分。目前患者病情趋于稳定,维持呼吸机辅助通气。 二、临床情景及护理问题 临床情景- 护理问题 1. 患者在接受呼吸机治疗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吸痰的临床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