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育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的比较.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体育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 江泽民主席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01年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其中,变化最大的是体育课程的改革,《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取代了《体育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 名称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如何正确认识标准,如何理解从“大纲”到“标准”的变化,是我们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也是广大体育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体育学科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旨在促进广大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运用,保证体育学科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1 新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学大纲产生的历史背景 1.1 体育教学大纲的历史演进 无论是标准还是大纲都有其存在的社会适应性问题,都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历史背景,大纲也是适应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体育的背景和要求的。 1950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小学体育课程暂行标准》(草案)。 它是由“体育教学的目的”、“教材纲要”和“教学要点”三个部分组成,这虽然不是体育教学大纲,但却是大纲的雏形,对当时的小学体育教学走向正规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健康状况的决定》,同年教育部召开了初等和中等教育工作会议,并制订了《小学教育规程》、《中学暂行规程》和相应的《教学工作计划》。 从此,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体育是中小学必修课程之一,每周2课时,教学内容既有身体锻炼,又有体育卫生知识的讲授。 1956年3月制订出了我国第一部全国统一通用的《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等师范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并以教育部的名义颁布,在全国试行。 从而使我国学校体育教学走上了正规化。 1961年以后,在肯定了1956 年第一部大纲和《体育教学参考书》的基础上,教育部重新制定了十年制《小学体育教材》和《中学体育教材》(教师用书) ,虽然名为“体育教材”,但其内容和结构实为一套新的“体育教学大纲”。《教材》中体育教学的目的有两点:一是增强学生体质;二是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参加生产劳动和准备保卫祖国。 同时又提出四项基本任务。 一是增进健康;二是全面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学习;三是学习基本的体育知识和锻炼身体的技能;四是进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 1966至1976年的十年“文革”动乱期间,体育大纲和教材与其它学科一样被视为“封、资、修”的产物,被迫停止使用。 1978年3月编订了《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中学体育教学大纲》。 这套大纲推动了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改善了学生健康状况,增强了学生的体质。 1986年对制定的全日制十年制小学、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进行了全面的修订。 1986年11月修订后的大纲经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改为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中学体育教学大纲》。 这套大纲体现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 并首次提出“终生体育”和满足学生“生活娱乐”的需要,强调“为祖国而自觉锻炼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 1988年在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计划》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基础上,编订了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的“送审稿”,1990年“送审稿”经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为“初审稿”后,于1992年11月试用。《大纲》确定体育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小学阶段落实在“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奠定基础”,初中阶段落实在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1.2 新体育课程标准开展的历史背景和特征 新课标开展的历史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在不断提高,对体育和健康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此时教学大纲中教学内容规定过多,只强调运动技能而忽视与学生已有经验结合,对学生学习评价过分强调运动成绩等弊端逐渐显露出来,这样大纲就不能满足社会进步和学校体育发展需要。 于是,在教育部2001 年下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中就明确要求制定各门学科的课程标准,并对标准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内容标准、体育教学建议、体育课程评价、教材编写等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 这些规定和要求都与社会需要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和适应于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学科的教学大纲被课程标准所替代。 新课标特征: ①鲜明的基础性。 它提高了学生体育文化和健康素养,是为学生终身锻炼身体和保持健康奠定基础的课程。 强调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学习与掌握适应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需要的基础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自主的体育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文档评论(0)

187****50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