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药学概论ppt课件
四气的意义 阳热证用寒凉药,阴寒证用温热药,这是临床用药的一般原则,不得违反。 如果当用热药用了温药,或当用寒药用了凉药,则病重药轻,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反之,当用温药用了热药,或当用凉药而用了寒药,则病轻药重,易伤阴或伤阳。 如果用寒凉药治寒性病,温热药治热性病,则必然要加重病情。 五 味 1.五味的含义 五味的本义是指药物和食物的真实滋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种最基本的滋味。 2.五味的确定 确定味的主要依据,一是药物的滋味,二是药物的作用。 ① 味的确定最初是依据药物的真实滋味。 ② 后来由于将药物的滋味与作用相联系,并以味解释和归纳药物的作用。 ③ 随着用药实践的发展,对药物作用的认识不断丰富,一些药物的作用很难用其滋味来解释,因而采用了以作用推定其味的方法。例如,葛根、皂角刺并无辛味,但前者有解表散邪作用,常用于治疗表证;后者有消痈散结作用,常用于痈疽疮毒初起或脓成不溃之证。二者的作用皆与“辛能散、能行”有关,故皆标以辛味。磁石并无咸味,因其能入肾潜镇浮阳,而肾在五行属水与咸相应,磁石因之而标以咸味。 3.五味的作用 辛散行、酸收涩、甘缓补、 苦泄降 、咸软坚 气和味的关系 味同气异者,作用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例如,紫苏、薄荷皆有辛味,能发散表邪,但紫苏辛温,能发散风寒;薄荷辛凉,能发散风热。麦冬、黄芪皆有甘味,前者甘凉,有养阴生津作用;后者甘温,有温养中焦,补中益气作用. 气同味异者,作用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例如,黄连、生地黄均性寒,皆能清热,用治热证。但黄连苦寒,清热燥湿,主治湿热证。生地黄甘寒,能清热养阴,用治虚热证。 气味俱同,作用也略有不同。 气味均不同的药物,其功效也就有所区别 . 结 论 在辨识药性时,不能把药物的气与味孤立起来。必须将气和味的作用综合起来看待 中药的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就是指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四种趋向的性能。 升:就是上升、升提的意思,能治病势下陷的药物,都有升的作用。 降:就是下降、降逆的意思,能治病势上逆的药物,都有降的作用。 浮:就是轻浮、上行发散的意思,能治病位在表的药物,都有浮的作用。 沉:就是重沉、下行泄利的意思,能治病位在里的药物,都有沉的作用。 含 义 意 义 人体发生病变的部位有上、下、表、里的不同,病势有上逆和下陷的差别,在治疗上就需要针对病情,选用不同的药物。升降浮沉,既是四种不同药性,同时在临床上又作为用药的原则。 如胃气上逆的呕吐,当用姜半夏降逆止呕;病势下陷者,宜升不宜降,如久泻脱肛,当用黄芪、党参、升麻、柴胡等益气升提,不可用大黄等通便药; 升降浮沉与四气、五味 等方面的关系 凡味属辛甘、性属温热的药物,大都为升浮药;味属苦、酸、咸,性属寒凉的药物,大都为沉降药,因此有“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散、热无沉降”的说法。 在药物质地方面来说,凡花、叶以及质轻的药物,大都为升浮药;种子、果实、矿石以及质重的药物,大都为沉降药。 通过药物的炮制, 也能使升降浮沉有所转化, 如酒炒则升、姜制则散、醋炒则敛、盐制则下行。 结 论 归纳来说,凡升浮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外;如升阳、发表、散寒、催吐等作用的药物,药性都是升浮的。凡沉降的药物,都能下行、向里;如清热、泻下、利水、收敛、平喘、止呃等作用的药物,药性都是沉降的。 22、君 臣 佐 使 君:针对病因或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不可缺; 臣:协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症的药物, 佐:助佐药,配合君药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轻君药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伍与君药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使:引经药,引导方中诸药至病所的药物,调和药,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中药的归经 每种药物进入机体后对脏腑或经络的病变起作用所具有特殊性和选择性的性能叫“归经”. 简而言之,就是药物对于人体某些脏腑、经络有着特殊的作用。其作用有一定的适应范围. 含 义 归经的确定 药物归经这一理论,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的。由于经络能够沟通人体的内外表里,所以一旦人体发生病变,体表的病症可以通过经络而影响内在的脏腑,脏腑的病变也可通过经络而反映到体表。各个脏腑经络发生病变产生的症状是各不相同的,如肺有病变时,常出现咳嗽、气喘等症;肝有病变时,常出现胁痛、抽搐等症;心有病变时,常出现心悸、神志昏迷等。 归经的确定 在临床上,用贝母、杏仁能止咳,说明它们能归入肺经;用青皮、香附能治胁痛,说明它们能归入肝经; 用麝香、菖蒲能苏醒神志,说明它们能归入心经。由此可见,药物的归经也是人们长期从临床疗效观察中总结出来的。 归经的意义 临床上有助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幼儿园接送免责协议书范本(2025版).docx VIP
- 2025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新课标,新教材).docx
- 静脉输液护理创新案例演讲ppt.pptx
- 3.1水循环课件(共22张PPT).pptx VIP
- 国际学校中方教职员工薪酬设计方案.pdf
- 2025年闽教版(2024)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23).docx
- 2025-2026学年岭美版(2024)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
- 《放射性肠炎》课件:放射性治疗后的肠道并发症.ppt VIP
- 科力达kts-440系列全站仪说明书.pptx
- 昌平区流研所路百善六号路原规划一路百沙路工程环评报告.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