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日商品经济思想比较研究-中国经济论文.doc
中日商品经济思想?比较研究-中国经?济论文
中日商品?经济思想比较研究?*中国经济论文
? ——以石门心学?和清初实学为中心?据笔者研究,根本?性转变发生在宋代?,明清时代的许多?思想观点都是自宋?代肇端的。前述宋?代浙东学派的叶适?及其弟子陈耆卿不?仅从概念上批判“?重本抑末”,而且?明确提出“四业皆?本”,早于黄宗羲?近六百年。另外,?宋人思想到明代也?有继承发展,如明?代姚舜牧在《药言?》中说:
?“人须各务一职业?,第一品格是读书?,第一本等是务农?,为此,为工为商?,皆可以治生,可?以定志,终身可免?于祸患。”东林名?士赵南星则旗帜鲜?明地把工商业视为?本业,他在《寿仰?西雷翁七十序》中?说:
“士?农工商,生人之本?业……岂必仕进而?后称贤乎?”他在?《贺李汝立应科举?序》中指出,“农?之服田,工之饬材?,商贾之牵车牛而?四方,其本业然也?”。赵南星的上述?文献收入《赵忠毅?公文集》。更重要?的是,王阳明撰《?节庵方公墓表》梅?岩肯定“不取利非?商人之道”,又要?求按照“正直”的?伦理标准取利,即?“以义取利”。只?要是这样获取的商?业利润,在梅岩看?来就是合理合法的?,这种商利与武士?获得的俸禄没有什?么两样。实际上,?类似的论点也有人?提出,例如中井竹?山在《蒙养篇》中?就说:
“?商人之利即武士俸?禄与农人耕种所得?,均为义而非利。?贪图非份高利方为?利欲,此便陷于奸?曲背义。”然而,?欲心往往支配商人?,中国有“无奸不?商”之说,日本也?一样,有人质疑“?商人每每做欺诈得?利之事,从而绝难?成就学问”。梅岩?对此强调通过教育?引导商人学习,使?之以正直取利,不?取不义之财,也不?采用“曲取”的方?式,此即“道”。?正如孔子所言:
?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商利不是“规?定”的,而要依时?价行情而定,此“?乃天之所为,非商?人之私”,即市场?规律。《孟子·滕?文公上》说:
?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与?彼“失常,常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对市场调节物?价的功能有所认识?。梅岩强调不应“?取二重之利”,他?列举卖织物、售粮?食等等的人,违背?商人之道而取二重?之利的行为,认为?这是“非”,是“?不义”,必须杜绝?,否则要断子绝孙?。他认为“不义之?禄”和“非道之欲?”都是应当“去”?的,分析“商人多?不闻道,故有此类?事”,是“不知天?罚者”,要教之以?“五常五伦之道”?,可见其经济思想?的伦理倾向根源在?于儒学。 梅岩阐?释了市场的功用和?“商人之道”,但?“士”在他看来依?然是尊贵的,是“?世人之镜”,应为?其他行业者所效法?。各业均应“精勉?其业”,恪守其“?道”,抑制“欲心?”。梅岩肯定工商?业的社会作用,要?求提升从业者的社?会地位,在经济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他改变了“贵?谷贱金”、“尊士?抑商”等传统观念?,与中国宋代以来?尤其是清初实学诸?思想家主张“四业?皆本”、反对“抑?末”的思想变迁颇?为相似。经济思想?发生着与商品经济?兴盛相应的变化,?成为中日两国近世?社会变迁的共有现?象,值得深入研究?和比较研究。 “?俭约”同样是梅岩?“商人之道”的重?要内容。《齐家论?》就是其阐述“俭?约”的核心文献,?他论“俭约”源自?儒学,“子曰:
? 礼,与其奢?,宁俭。……首先?不忘俭约,则颇为?可嘉。”“俭约,?乃学者之常事。…?…若知身份之相应?,俭约为常也。”?也就是说,“俭约?”也是与身份相应?的。农人当依农人?之“等”,町人须?循町人之“等”,?要求“不逾等”,?否则“过分,皆奢?也”。上述均出自?《齐家论》上篇,?与儒家学说可谓一?脉相承。孔子讲:?
“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梅岩强调俭约时注?重与职业身份相应?,要求人们知足安?分“不逾等”,商?人更是如此。《齐?家论》下篇记载:?
“若谓商?人之俭约乃琐碎小?事,不足以为大道?之用,吾以为不然?。自上至下,职分?虽异,其理则一。?得心而行节俭之事?时,则家齐、国治?、天下平。此焉非?大道乎?所谓俭约?者,究其实为修身?齐家耳。”“俭约?”也是士农工商的?“共通之理”。他?专作《俭约序》,?说:
“治?世之道,俭约为本?。盖云节俭事,世?人多误为吝啬,非?如此也。俭约乃节?用财宝,应我之分?,无过与不及,舍?物费之谓也。因时?合法,用之事成,?天下治理,安稳太?平。……士农工商?,各应尽心于己业?,行无不自由之仁?政,为君谨敬,各?衙司位,勤于职守?,日夜不怠,是为?治世也。”《齐家?沦》下篇中还说:?
“私欲虽?害世,不知此之味?而成俭约,皆至吝?,为害甚也。吾所?言由正直至俭约,?则至助人。”这就?将“俭约”与“正?直”联系起来,“?正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