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套管损坏机理及对策研究 毕业论文
摘要
套管损坏是石油行业中很常见的问题,套管损坏不仅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影响油气开发的后续工作。本文主要是针对套管损坏的情况及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套管损坏的现状,提出预防套管损坏的措施。
关键词:套管损坏;钻井;完井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2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1.2 国内外现状 2
1.3国内外套管损坏的研究内容 3
1.3.1套管损坏机理的研究 3
1.3.2套管损坏预防措施的研究 4
1.3.3套管检测技术综合发展的研究 4
1.3.4套管损坏井修复技术的研究 4
第二章 套管损坏情况及类型调研 5
2.1套管损坏的情况 5
2.2套管损坏类型 6
2.2.1机械作用类型 6
2.2.1.1错断类型 6
2.2.1.2拉断类型 7
2.2.1.3挤压类型 8
2.2.2化学作用类型 9
第三章 套管损坏的原因 10
3. 1地质因素 10
3.1.1地应力集中对套管损坏的影响 11
3.1.2泥岩吸水蠕变和膨胀对套损的影响 11
3.1.3油层出砂造成套管损坏 12
3.1.4岩层滑动造成套管损坏 12
3.1.5断层复活造成套管损坏 13
3.1.6地震活动造成套管损坏 13
3.1.7油层压实造成套管损坏 14
3.2工程因素 14
3.2.1酸化压裂对套损的影响 14
3.2.2套管材质对套损的影响 15
3.2.3固井质量对套损的影响 15
3.2.4射孔对套损的影响 16
3.2.5高压注水对套损的影响 16
3.2.6注水井泄压对套损的影响 17
3.2.7采油方式不当造成的套管磨损 17
3.3腐蚀因素 18
3.3.1 溶解氧腐蚀 18
3.3.2 CO2腐蚀 18
3.3.3 H2S腐蚀 18
3.3.4 细菌腐蚀 19
3.3.5 盐酸的腐蚀 19
3.3.6 结垢腐蚀 19
第四章 套管损坏预防措施调研 20
4.1套管的保护技术 20
4.1.1钻井过程中的套管保护技术 20
4.1.2固井过程中的套管保护技术 21
4.1.3射孔过程中的套管保护技术 21
4.1.4井下套管状况监测技术研究 21
4.1.5油水井套管防腐技术研究 21
4.2搞好套管柱结构设计 21
4.3提高钻井工程质量 22
4.4确保固井质量,优化射孔方案 22
4.5合理设计注水参数, 规范注水操作规程 23
4.6加强对增产措施的管理 23
4.7加强套管防腐工作 23
4.8选择合适的防砂方法预防套管损坏 23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24
参考文献 25
致谢 26
套管损坏机理及对策研究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油水井套管损坏是石油工程里常见的问题,套管损坏问题不仅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给油气开发的后续工程带来不便。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不断延长,开发方案的不断调整甚至损坏使油田不能正常生产影响了油田的稳产因此对套管损坏机理开展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搜集不同开发方式的套管损坏预防措施和防治办法对油田的生产实践意义
在美国,套损井主要发生在加州的贝尔利吉油田、威利斯顿油田、密西西比河口南水道区27号油田、蒙大拿州附近的塞达克里克油田、小奈夫油田。其中加州的贝尔利吉油田在过去的20年里出现了1000多口套损井,套损的主要原因是70年代由于过量开采导致了显著的地层压实,套管损坏形式为轴向挤压和剪切;塞达克里克油田套损井占油井的10%,套损原因是塑性流动;小奈夫油田套管损坏井占36%,套损形式为岩盐层挤毁。
俄罗斯的巴拉哈内-萨布奇-拉马宁油田在80年代初有套损井3200口,套损原因是构造顶部和构造侧翼的地层下沉,每年沉降速度达18~30mm。格罗兹内石油联合企业有100多口井套管损坏,其中45%发生在上麦科普泥岩层,套管的破坏形式主要为剪切和挤毁变形。北海白垩纪盆地的油田套管损坏主要是由于高孔隙度油藏再压实造成的。埃科菲斯克油田在1978年首次发现套管损坏,到1989年已有2/3的井发生了套管损坏,70%套损发生在距油层150m的上覆地层内。在上覆地层中套损井多分布在构造的边缘,并且几乎在同一等高线上。? 70年代以来,我国油气田套管损坏现象也十分严重。据统计,到1998年底我国大庆、吉林、大港、华北、中原、江汉、新疆、玉门、胜利、四川及辽河等油气田套管损坏井数已达14000多口,若按每口井较低的成本150万元人民币计算,仅套管损坏就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0亿元,这还不计油井损坏停产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目前,我国套损严重的地区有大庆油田、吉林油田、中原油田和胜利油田。其中大庆油田累计发现套损井8976口,占投产井数的16%以上;吉林油田累计套损井2861口,占投产井数的30%以上;中原油田已发现的套损井占23.3%;胜利油田累计套损井数3000多口,占投产井数的10%。并且各油田套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