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上课确定.pptVIP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爱莲说 周敦颐 双塔初中 李彩红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衬托作用。 3、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 好的生活态度。 第一板块 疏通文意 整体感知 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他晚年在此建濂溪书堂讲学,著有《周元公集》。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说明、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爱 莲 说 周 敦 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 莲 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蕃: 淤: 濯: 亵: fán 多。 yū zhuó 洗 xiè 亵渎,不尊重。 蔓: màn 牵蔓。 远: 远播。 益: 越发,更 植: 树立。 清涟: 清水。 水上、陆上的草本木本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代以来,世上的人们都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染,经过清澈水波的洗涤洁净而不显得妖艳.花茎中间空,外部直,,不牵蔓,不分枝,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显的清幽;挺挺地洁净的树立着,只可以远远地观赏但不能近前把玩。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谓: 认为。 鲜: xiǎn 少。 君子: 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 yī 感叹词,相当于“唉”。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人;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哎!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有人听闻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当然有许多人了. 花茎中间空,外部直,不牵蔓,不分枝。 翻译句子: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远远的观赏却不可近前把玩啊! (3)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翻译课文 爱 莲 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第二板块 理解课文 探究主题 探究一: ⒈作者为什么喜爱莲花? 莲的特性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君子的品格 洁身自好 不慕名利 通达事理 正直 不攀附权贵 行为方正 美名远扬 仪态端庄 清高 ⒉ 文中第二段中的哪一句话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爱莲、赞莲的心意 ? ⒊莲的特性与君子品德有何相似之处呢? 概括的说就是: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小结: 作者赞美莲花是为了赞美像莲花一样的君子,也就是在莲的形象中寄寓着作者的人生态度。 莲,花之君子者也。 (托物言志) 探究二: 作者以莲花为赞美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了菊花、牡丹,用意何在? 作者在文末感叹什么?在感叹中想表达怎样的意愿? 陶渊明→ 世人→ “隐逸者” “富贵者” 正衬 反衬 “予” → “君子” 衬托手法 高洁 一“叹” —真隐士少 二“叹” —向往君子的人少 三“叹” —追求富贵,趋炎附势的人多 希望能出现更多向往君子的人。 菊 莲 牡丹 主题: 通过赞美莲花,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夷。 第三板块 拓展训练 写作实践 1、鲁迅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s118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