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作家笔下的动物单元计划.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家笔下的动物单元计划

作家笔下的动物——读写结合的浅析 一、由《母鸡》说起: 1.教材初解 《母鸡》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这一单元以动物描写为主题,前面分别是丰子恺的《白鹅》、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和老舍先生的《猫》。《母鸡》也是老舍的作品,把这一篇文章安排在这一单元,安排在一单元的最后,有编者的独特用心。下面我就先由《母鸡》一课说起。 《母鸡》这篇文章如果用两个字概括,那就是有意思。最有意思的是作者别出心裁的写法,他明明是在赞颂母鸡这位伟大的母亲,却非得把它写得让人一读就随之生厌;他明明是在写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却非得把它刻画得无病呻吟、拼命炫耀,他明明是在写母鸡是一位英雄,却非得把它描写成欺软怕硬的小人,可是正是由于这前后的巨大反差,才让每一个读到这篇文章的人铭刻心中。 有意思的还有让人一读就仿佛身临其境的事例。读第一段时,我们好像看到了叫得让人心烦的、浑身起鸡皮疙瘩的、让人一向讨厌的母鸡。读第二段时,母鸡的欺软怕硬历历在目。读第三段时母鸡拼命炫耀,那发了狂的样子好像就在我们眼前。读第六段时,发现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先尝一尝能不能吃,然后再唤来孩子们吃,多么负责、多么慈祥的母亲,我们仿佛想到了自己那一心想着儿女,为儿女们任劳任怨的母亲来。 还有他那毫不掩饰的夸张,恨不能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这些夸张让人惊讶,让人不觉发笑。 还有就是老舍那京味十足的,仿佛在跟你唠家长一样有趣,亲切、朴实的语言…… 上面这些都是我们在解读文本时最真实,最直接的感受。这些都可以拿来,作为我们教学的切入点。但是由于这一次中心教研的主题是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我们就从写作的角度入手,来谈一谈《母鸡》一课的几种教法。 2.《母鸡》教学的几种预设。 (1)上成一节写作方法的总结课 由于《母鸡》是一单元的最后一课,由于这一单元都是描写动物的课文,但在描写的方法上,在情感的表达上有相似,又有不同。所以,我们可以以《母鸡》为例,和学过的几篇课文结合起来,总结几篇课文的共同点,作家的描写方法;发现不同点,比较差异,寻找、总结孩子们喜欢的写作方法。 (2) 上成一节发现、探究的课 由于《母鸡》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并且与前一篇《猫》同出一人,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我们可以在学完《猫》的基础上,把两篇文章放在一起,在比较中发现,同一个作家,描写不同的动物,用的写作方法有什么异同,学习大作家的写作方法。 (3) 上成一节读写结合的练笔课 由于《母鸡》本身就是一个学习、总结写作方法的一个很好的范本,如文章清晰的结构,前后情感的强烈对比,过渡段的巧妙运用,拟人、夸张的修辞方法,总分的段落安排,生动的事例叙述……我们可以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之后,选择一个写作点儿进行读写结合的练习。 (4) 上成一节赞颂母爱的情感体验课 由于《母鸡》一课作者的目的是通过前后的对比,让读者体会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特点,感受一个伟大母亲、英雄母亲的形象,我们也可以以此为基点,让学生们感受母爱的伟大,积累歌颂母亲的经典诗句,写一写自己的母亲。 …… “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老师也都自己独特的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由于我们的视角不同,我们的阅历和经验不同,我们的侧重点不同,所以我们课的取向也就有了很大的差别,这也使得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 由于在读这则文章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先抑后扬的写法,并且这种方法是学生们第一次见到,所以我选择了这个点,让学生们认识,感受这种写法的不同,学会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情。 所以我作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1.用猜成语的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2.读文中饱含不同感情色彩的词,先有一个情感的渗透。 3.由词到句,体会过渡句的作用,初步了解作者情感的变化。 4.由句到段,体会作者是怎么把对母鸡的讨厌或者喜欢之情表达清楚的。 5.由段到篇,感知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 6.课堂练笔,用直接抒情的方法,把前三段讨厌的情感改成喜欢的情感,体会、比较两种写法上,表达效果的不同。 7.课外拓展,学习、领悟这种与众不同的写作方法。。 二、同一个作家,不同的动物。 这一课是单元的最后一课,由于这一课是《猫》的作者老舍的又篇著作,我们可以在讲完《猫》一课之后,把《猫》和《母鸡》两课放在一起比较学习,我们会有不一样的发现,课堂的生成也就与众不同了。 由于《猫》是讲读课文,《母鸡》是略读课文,我们在进行《猫》一课的教学时,就已经清楚地对文章的脉络,作者的写法,表达的感情做了扎实的讲解和指导,所以,《母鸡》一课我们就可以放手让孩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