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行为异常的诊断与矫治病例介绍(ppt21)课件.pptVIP

儿童心理行为异常的诊断与矫治病例介绍(ppt21)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儿童心理行为异常的诊断与矫治病例介绍(ppt21)课件

病例介绍 病例1 柳某,女,10岁。因焦虑不安,无缘害怕,不愿与母亲分离片刻2周而来就诊。 1月前患者父母吵架,母愤然回娘家住宿。当夜患儿哭闹不止,非要妈妈回来一起睡。以后患儿总是害怕母亲离开自己,上课无心听讲,课堂上时常发呆。常用磁卡电话给妈妈单位打电话,听妈妈是否在,并在电话里哭着要妈妈来接她, 甚至要到妈妈单位去找。老师问及为何如此,患儿回答“想妈妈,怕妈妈走,怕妈妈死”。近一周来坚持不去学校,一步不愿离开母亲;即使母亲多次安慰保证,患儿总是不放心,怕妈妈在骗她。老师反应患儿平时比较胆小、孤僻,同学关系和学习成绩一般,近来学习成绩有所下降。 患儿生长发育正常,幼时属较难养育型, 在家比较任性,出外显得胆小、退缩。 体检及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入室神情安静,交谈合作自然,询问时,患儿否认在学校遇到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不去学校是怕妈妈走掉,不管自己。说爸爸脾气不好,怕把妈妈气走。单独领其入心理检测室时,患儿表现很不放心,强调要妈妈跟着进去。经劝说,告诉妈妈就在外屋等待,还要不时跑出来看妈妈是否还在。诊断:儿童焦虑症。 病例2 陈某,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近一月来表示不想上学和拒绝上学,并有害怕、哭泣、想死等,由母携来就诊。 患儿适龄入学,自幼性格内向,但很要强,学习成绩还可以,同学交往一般。入学以来学习生活顺利,否认期间遭受过重大挫折。自上二年级以后换了班主任,班主任脾气较暴躁,对学生要求严厉,有时体罚学生。一次患儿被叫到黑板前做数学题,答案算错,当即被班主任批评训斥,并当众罚站10多分钟。 课后有些同学又相互传说,讥笑她课堂出丑,患儿极感不愉快并偷偷哭泣。以后患儿上课就感到紧张,生怕被老师叫起回答问题,平时总害怕做错事,担心作业或考试出错被老师训斥,逐渐出现害怕上学现象。早晨起床不愿上学,哭泣、诉说身体不舒服、怕老师、头痛等。起初家长认为孩子装病,连哄带骂令其上学。 于是患儿开始出现大哭、呕吐、爬卧不起、并说想死。因而在家休学两天,患儿表现如常,情绪稳定。当再提及上学时,患儿又大哭不止,甚至突然大喊几句莫名词句。 患儿系第二胎第一产,足月剖腹产。语言运动发育正常,3岁入幼儿园,与小朋友和老师相处可,平时胆小,对母表现较强依赖。其母表现神经质、喋喋不休, 对患儿表现不适当的呵护。 一般检查:患儿神清,表情自然,接触好,问答自如。问及不想上学的原因,回答老师太可怕了,总是要找自己的毛病,说自己记不住东西,老是头痛,学习起来很困难等。还说看见过老师打男同学的耳光,因此更害怕老师,同学老是取笑自己,所以不愿看到老师和同学,不愿再去上学。诊断:学校恐怖症。 病例3 强某,男,13岁。因近半年来情绪不佳,心境恶劣,学习成绩下降而来就诊。母亲叙述病史。患儿自半年前起总是唉声叹气,情绪不佳,逐渐对学习无兴趣,上课不专心,发呆,课间也不出去玩耍,回家总是在自己的房间发呆,不主动做作业。见到父母亦无往日的热情或相应的情绪反应,而是不理不睬。 近2个月以来,睡眠减少、食欲不佳、有时诉腹痛、头痛,经其母领其看中医服用一些汤药后有所好转。最近2周又开始发病,表现高兴不起来,情绪低落,不想读书,少语,少食,少睡,伴有腹痛、头痛。经医院儿科检查,未见任何明显躯体因素或心理因素,否认有自杀自伤行为。不发病时情绪尚平稳,与老师同学关系可,学绩中等,母评价患儿属于内向性格。 平时较内向安静、自尊心强。入室衣饰整洁,应答可,少语。经医生诱导,慢慢说出自己无能,脑子笨,学习差,不想上学;老是觉得心里难受,不想理别人,不想吃饭。最近以来觉得活着没有意思,感到每天过得无聊透顶,但否认想到过自杀。 一般检测未发现妄想、思维障碍和幻觉,但情绪一直低沉抑郁,说话低声,觉得不耐烦。 智力检查(瑞文测验)正常,但完成缓慢。诊断:儿童抑郁症。 治疗服用丙咪嗪(5mg/kg)半个月,并间隔一周接受一次咨询指导,症状明显好转,1个月后完全缓解。情绪开始活跃,学习成绩稳定,与他人接触良好,主动与医生打招呼。知道自己有时情绪不好,但不知为什么。希望医生帮他彻底治好,以免影响学习。 病例4 姜某,女,10岁。因突发双下肢瘫痪约半小时由母携来就诊。母亲叙述病情时神情明显紧张、焦虑,叙述夸张(医生印象有神经质倾向)。 患儿在学校因与一同学发生争执而被对方打一巴掌,而后大哭。当时同学和老师都十分关心,围过来看望,劝慰,患儿继之出现双下肢瘫痪, 约半小时后恢复,活动自如。据母回忆,患儿一年前有类似发作,但很短时间内即可恢复正常。发作不伴有倒地、抽搐、大小便失禁、舌咬伤等症状,并且意识一直清楚。既往无重大病史。父母系三代均无神经精神病史。 患儿属头胎足月顺产,母婴期体健。自幼发育正常,3岁前在家由保姆带养,3岁入幼儿园直至适龄入学, 学习成绩较好,平时很得家长和老师宠爱,性情一向活泼而争强好胜。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