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区域生态的环境建设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18 理解荒漠化 发生地:干旱、半干旱和一些半湿润地区。 产生原因:气候变异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 具体表现: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荒漠化分布 荒漠化分布 活动 根据你的理解,运用下列关键词解释荒漠化的含义。 土地退化、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因素、人类活动、沙漠化 荒漠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土地退化,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西北地区 范围及位置: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 气候特点:属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小于400mm。 自然特征:干旱。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 西北地区的内部分区(根据降水量与植被) 从天山南北坡差异分析水源与荒漠化的关系 看图描述天山降水量变化规律 天山北坡属于迎风坡,在一定范围内,降水量随着高度升高而增加。 受天山山脉阻挡的影响,南疆与北疆干旱程度不同。 思考 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水分条件与植被景观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并分析原因。 年降水量200~400mm对应温带草原;年降水量50~200mm对应荒漠草原;年降水量50mm以下对应荒漠地区.反映降水越少,植被越少,荒漠化程度越强.原因是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思考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导致荒漠化的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异常。本区降水变率大,雨量的变化,影响着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多雨年可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则会加剧荒漠化进程。 人为因素:一方面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一方面人类活动不当。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作为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沙漠在内的荒漠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存在。尽管降水稀少、植被稀疏,但只要没有外力的大规模入侵,荒漠不仅能够维系自身的生态平衡,与周边的草地、绿洲相互依存、和平共处,并且对全球气候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调节作用。 ? 换言之,荒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无视大自然的规律,对其进行盲目开发,导致了荒漠的扩张 .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过度樵采 在西北农村地区,由于缺乏能源,人们樵采天然植被作燃料;另外,有的地方为增加经济收入,大量采挖药材、发菜等,更严重破坏草场。 过度放牧 超载放牧导致牧草生长能力和土壤结构被破坏,土地沙化,使草场载畜量降低,从而载畜量更加超出载畜能力,形成恶性循环。 过度放牧 过度农垦 沙质土壤极易遭受风蚀,土壤肥力下降,作物产量减少,牧民便弃耕;弃耕地上植被难以恢复,在风蚀中变成流沙地. 水资源利用不当 胡杨树具有很强的耐干旱、耐盐碱特性,是防沙治沙的优良树种。新疆胡杨林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流域,面积在600万亩以上。新疆胡杨林之所以发生大面积死亡,是由于塔里木河的水量锐减造成的。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塔里木河上游大规模开荒造田,用水量猛增,致使中下游河道的来水量逐年减少,到1972年,下游320公里河道彻底干涸。 水资源利用不当 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加上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出现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次生盐渍化。 活动 萨赫勒地区正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津德尔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居民点,其月均温都在22度以上,甚至达33度,可想而知其蒸发量是巨大的。在降水方向,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500mm,且基本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8月,由此看来这是个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敏感区,客观上,这里就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这是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所决定的。 活动 从表中可知,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因其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从牲畜品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结果必然导致草场的退化,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 活动 活动 图中明显地描绘了由于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过程。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这个恶性循环就可以得到解决。 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古代:利用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发展屯田,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开垦,致使河流改道或断流,大部分古绿洲被迫放弃。 20世纪50年代以来 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农牧界线向北推进,为什么会加剧该地区的荒漠化? 农牧界线向北推进,农作侵入牧区,大片草地将会变成旱地,使草场压缩、剩下的牧场超载并逐步衰退;为了牲畜的发展将牧场转移到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环境的退化势必日益加重;而由草场开垦出来的旱地在防风固沙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劣势,如果肥力下降而被弃荒,则又是人造沙荒地。 荒漠化防治——三项内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