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儿科护理学第五新生儿及患病新生儿的护理课件.ppt

协和儿科护理学第五新生儿及患病新生儿的护理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协和儿科护理学第五新生儿及患病新生儿的护理课件

【治疗】 重点是降低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 1、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 (1)光照疗法 (2)换血疗法 2、药物治疗 ①可输血浆或白蛋白,以增加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结,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②肝酶诱导剂,常用苯巴比妥或尼可刹米 3.其他治疗:及时纠正缺氧纠正酸中毒,防止低血糖、低体温,禁用磺胺异恶唑和磺胺苯砒唑等药物。 潜在并发症 胆红素脑病 知识缺乏 与家长缺乏黄疸护理知识有关 【护理诊断】 加强基础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并作相应处理 实施光照疗法的护理:准备→入箱→光疗→检测体温和温箱变化→保证水分及营养供给→严密观察病情→出箱→光疗箱的清洁和维护 实施换血疗法后的护理: 检测患儿生命体征 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保持脐部干燥 换血后6h测血清胆红素浓度,每8h检查一次直到稳定下降 经常更换患儿体温,防治肺扩张不全 遵医嘱用药,合理安排补液计划 【护理措施】 第八节 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是指破伤风梭状杆菌侵入脐部,并产生痉挛毒素而引起以牙关紧闭和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为特征的记性感染性疾病。 破伤风杆菌为革兰阳性压氧菌,其芽孢抵抗力强,普通消毒剂无效。 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尘埃和粪便中,当用该菌污染的器械断脐或包扎时破伤风杆菌即进入脐部,包扎引起的缺氧环境更有利于破伤风杆菌繁殖。其产生的痉挛毒素沿神经轴逆行至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运动神经核,也可经淋巴、血液至中枢神经系统,与神经苷脂结合,使后者不能释放抑制性神经介质(核苷酸、氨基丁酸),引起全身肌肉强烈持续收缩。此毒素也可兴奋交感神经,引起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多汗等。 【病因和病理生理】 潜伏期3-14天,多为4-7天,此期越短、病情越重、预后越差、病死率越高,有助于早期诊断。随后发展为牙关紧闭、面积紧张、口角上牵、呈“苦笑”面容,伴有阵发性双拳紧握,上肢过度屈曲,下肢伸直,呈角弓反张状。呼吸肌和喉肌痉挛可引起青紫、窒息;膀胱、直肠括约肌痉挛导致尿潴留和便秘。痉挛发作时患儿神志清楚为本病的特点,任何轻微即可诱发痉挛发作。经合理治疗1-4周逐渐减轻,发作间隔时间延长,能吮乳,完全恢复需2-3个月。患儿早期多不发热,以后发热因肌肉痉挛或肺部感染继发感染所致。 【临床表现】 中和毒素 控制痉挛 控制感染 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要点】 有窒息的危险 与呼吸肌、喉肌痉挛有关 喂养困难 与面肌紧张、张口困难有关 皮肤黏膜完整性受损 与脐部感染有关 有受伤的危险 与反复抽搐有关 体温过高 与骨骼肌强直性痉挛产热增加、感染有关 知识缺乏 与家长缺乏预防本病发生、护理患儿相关知识有关 【常见护理诊断】 控制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 药物应用:遵医嘱应用个破伤风抗毒素(用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镇静剂等。 建立静脉通路:尽可能应用留置针 病室环境:患儿应单独安置、专人看护。尽量减少给患儿的刺激,各种治疗和护理操作最好在止痉剂使用后集中完成。尽量免去不必要的操作,有鼻导管者止痉药物可从鼻导管喂入。 用氧:有缺氧、发绀者间歇用氧,但避免鼻导管给氧,可选用口罩给氧,氧流量至少5L/min,病情好转应及时停氧,防止氧疗并发症。 【护理措施】 保证营养 脐部护理: 用消毒剪刀剪去残留脐带的远端并重新结扎,近端用3%过氧化氢或1:4000高锰酸钾液清洗后涂以碘伏,并用无菌纱布包敷。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每天脐部护理一次,直至伤口愈合。 遵医嘱用破伤风抗毒素3000U做脐周封闭,以中和未进入血流的游离毒素。 防止损伤和继发感染 口腔护理 皮肤护理 测量体温保持体温正常 定时翻身 遵医嘱使用青霉素、甲硝锉。 第九节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膜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 早产儿胃肠道功能不成熟 感染 肠粘膜缺氧缺血 深入高渗乳及高渗溶液 【临床表现】 多见于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常有窒息史。 于生后2-12天发病,早期出现体温不稳定、反应差、拒食、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和嗜睡等全身表现,同时伴有胃潴留、呕吐、腹胀、腹泻和便血等表现。轻症患儿仅有中度腹胀,无可呕吐,排便2-3次/天,稀薄,颜色深或带血,隐血试验阳性。 重症腹胀明显,可见肠型,粪便如果酱样或柏油样,或带鲜血有腥臭味。若不积极治疗,病情急剧恶化,患儿面色苍白、四肢发凉、体温不升、呼吸不规则、心率减慢、黄疸加深、代谢性酸中毒。 严重者出现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肠穿孔、腹膜炎等。 【治疗要点】 禁食 疑似患儿禁食3天,经确诊立即禁食,同时进行胃肠减压,定时抽出胃液。轻者禁食5-7天,重者禁食10-14天。当腹胀消失,粪便潜血试验阴性可试进食。 抗感染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细菌不明时可用氨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或第三代头孢菌素,如为厌氧菌首选甲硝唑。疗程:疑似患儿3天,确诊病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