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蕨类植物科和属的分布区类型初探.docVIP

内江市蕨类植物科和属的分布区类型初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江市蕨类植物科和属的分布区类型初探

内江市蕨类植物科和属的分布区类型初探[1]蕨类植物在经济上有多种用途,蕨类植物可作为食用蔬菜、药用药材和观赏植物[2]。但是,近年来人们连续、大量、大规模掠夺式采集和破坏性滥采滥挖已经造成野生蕨菜资源日趋枯竭[3]。对野生蕨类资源的种类、分布、区系等进行调查是保护、开发蕨类植物资源最基本的工作。从现有资料来看,对于内江蕨类植物研究还只停留在植物名录的确定上,因此研究内江蕨类植物科和属的分布区类型可为进一步研究四川蕨类植物的起源、演化,更好地合理开发野生蕨类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1、自然环境概况 内江市四川盆地中部地跨北纬29°11-30°2、东经104°16-105°26,东西长1215公里,南北宽947公里13340平方公里。受盆地和本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具有气候温和、降雨量丰富、光热充足、无霜期长的特点。冬暖夏热,雨量适中。平均气温15--28℃,一月均温6--8℃,七月均温26--28℃,最高气温可达41,最低气温-54℃,活动积温5598左右。境内热量资源比较丰富,常年平均太阳总辐射为896千卡/平方厘米,年总日照时数1100--1300小时,无霜期达330天全年有霜日数一般4--8天左右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下,多分布在夏季,约占全年雨量的60%,高温期与多雨季基本一致,春季约占17%,冬季仅占4%。亚热带季风气候内江西靠龙泉山脉,东靠华蓥山脉,地势平缓,浅丘平坝相间属典型的川中丘陵区地貌,主要地形区海拔300—500米,在这种地貌区河网发育差,土壤展现不足。[2]。从表1中可以看出内江蕨类植物科的种类较为丰富,但物种数相对较少。 表1 内江蕨类植物统计及与中国和世界蕨类植物的比较 类别 内江 中国 世界 内江占中国/% 内江占世界/% 科 20 52 65 38.46 30.77 属 23 204 443 11.27 5.19 种 28 2600 11820 1.08 0.2 内江市蕨类植物几乎都是单种科或少种科,其中单种科占所有科数的69.57%。有21个单种属,占总属数的91.3%。 本地区第三纪及以前的的古老、孑遗植物所占比例较大,有古生代的莲座蕨属 Angiopteris,有中生代三迭纪的芒萁属 Dicranopteris,第三纪的凤尾蕨属 Pteris、石松属 Lycopodium及海金沙属 Lygodium 等。这些植物都是组成内江植被的重要成分。 3、内江市蕨类植物区系分析 根据秦仁昌等对中国蕨类植物的系统划分原则[4,5],以及陆树刚和臧得奎等对中国蕨类植物的区系成分的划分原则[6,7],内江市的野生蕨类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可以划分为 5个分布型,其中以泛热带分布和世界分布占主要成分。它们分别有 10和6个科,占内江地区野生蕨类植物总科数的 50%和 30%。北温带分布有2科,旧世界热带分布和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均只有1科,缺乏特有分布科。 属的分布区类型可以划分为 6个分布型,也以泛热带分布和世界分布占主要成分。它们分别有 7 和9个属,占内江地区野生蕨类植物总属数的 31.82%和 40.91%。旧大陆热带分布热和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分别有3个和2个属,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和北温带分布均只有1个属。 表2 内江市蕨类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 Table 2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families of fern plants in Neijiang 分布区类型 科数 占总科数% Areal-types Family Percentage 1. 世界分布Cosmopolitan 6 30 2. 泛热带分布Pantropic 10 50 4. 旧世界热带分布Old world Trop. 1 5 6. 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Trop. Asia to Trop. Africa 1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