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华夏文明 炎黄传承—非物质文化的社会调查报告
华夏文明 炎黄传承
加时间我们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的大学生组成的“炎黄青年志愿服务队”来到吕梁市石楼县,就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为期7天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极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黄河流经的不同地域也形成了不同文化,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楼县属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梁峁丘陵沟壑地区。东依吕梁山脉,西靠黄河急流,她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实践队员们在当地文化局、文化馆的协助下,走进学校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知识,走访农户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形式,来到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保护现状,每到一处,我们同行的队伍都受到了学校老师同学、当地农民和政府的热烈欢迎。尤其是在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幸运地遇到了张润红老师和县文化馆牛平虎馆长,他们详细地给队员们介绍了目前石楼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内容、发展保护现状及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张老师还展示了她的多幅剪纸作品,并现场教队员们如何做面塑。《石清黄河大桥》的大气、豪放,面塑花、鸟、鱼、虫的栩栩如生,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石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但是在活动中,我和队员们也了解到石楼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不太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许多人不知道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申报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缺少经费、缺少传播的方式和渠道,等等。政府和民间要从思想上重视、从资金上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因地制宜,不断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呵护好盛开在黄土沟壑中的这些奇葩,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
经过三个半小时的曲折路途,我们炎黄实践服务队一行十一人终于来到了目的地——石楼县,开始了为期七天的社会实践之旅。由于路途遥远,大家稍有疲态,所以我们先做调整,为日后更好的实践做“战前”准备。
(时间)一早,激动的心情促使我们不再留恋温暖舒适的被窝,好奇的思绪涌动大家去领略蕴味十足的石楼。当我们掀开窗帘,看到射入屋内的第一缕阳光,当拉开屋门,呼吸道第一口清新的空气,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再按捺心中的激情,面对朝阳,我们在心中大喊,加油!加油!加油!
带着这样激动地心情,我们八点十五准时出发,前往位于山西省石楼县辛关乡的第一站“黄河天下第一湾”。这里距县城大致有40多公里,在晋陕谷段,总体流向为由北向南,在辛关黄河大桥以南6公里处徒然向东,环成一道极为奇特的大圆弯。若从高处俯视,该弯西窄东宽、尾部圆满,宛如葫芦状,两面基本对称。入弯处至出弯处水流总距离为8000米。弯内陆地以入弯与出弯处最窄,仅为700米,最宽处为1700米,最高处与水面垂直距离为196米。站在马家畔观看,远窄近宽、远低近高,水流酷似360°的圆圈,山体极像一个悠然自得的神龟,山上枣林密布,黄绿相间,极其雅美,清秀婉约。这一景观蕴含了太多的美学元素:曲与直、高与低、陡与缓、满与缺、宽与窄、天与地、山与水、土与石、黄与绿、雄与秀、朴与奇、历史与现实、人文与自然达到了高度和谐。在九百九十九道弯的万里黄河上独一无二,与雄浑豪迈、磅礴大气的吉县壶口瀑布;与古建独具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临县碛口镇相映生辉。自辛关黄河大桥出发漂流第一弯,极具情趣。经中国相关部门鉴定,该弯已基本具备了申报世界自然风光遗产的条件。
但是,这个景区的发展却是十分受限。第一,目前通往这里的道路十分难走,也十分危险。须绕过两座山区才能到达,开发难度着实较大。第二,当地政府对次景区的重视程度不高,几乎没有相关的投资建设。这些因素导致这个美丽的景区的成为“被埋没的文化”。因此我们此行的目的之一就要将这里宣传发展。
第二站我们到达了正在建设中的石清二级公路山西段连接陕西的黄河大桥。其横跨汤汤黄河,高约99米。这座桥的建立联立了山西和陕西,使得两个省份的交通变得更加便利,易于各方面的交流。相传远古时期,太昊伏羲氏在这里“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余地,观鸟兽之文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通八卦,一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样的传说使得这座桥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变得更加传奇。
最后,我们就到了最终落脚点--辛关乡。在当地小学和初中给学生进行了有关黄河相关知识的讲解,并向当地老乡初步了解了当地相关情况,为第二天的活动做充分准备。
一天的活动虽然很累,但是大家都很快乐,知道了很多以往不清楚的东西。另一方面,面对这里差别于城市对生活条件,大家并没有显示出抱怨的态度,而是以积极的心态完成着工作任务,相信在这里,大家会成长的更多。
黄河大桥的神话传说
——炎黄实践服务队2012年6月26日稿件
今天是来到石楼县的第三天了,经过昨天的实践活动,大家虽然还是有些疲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