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幼儿心理健康课件1 郭倩
第十二章 幼儿的心理问题 第一节 幼儿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价 一、幼儿自尊心评价 一、幼儿的隐性障碍—注意力缺失 (一)表现 1、注意力持续时间(注意力不集中) 2、活动量(活动量过大) 3、冲动性(性急、冲动) 4、协调性(肌肉动作协调性差) 5、短时记忆(记忆力差、左耳进右耳出) 6、人格特征(固执、暴躁、缺乏自尊、人际交往不成) (二)矫治: 1、行为治疗 2、感觉综合治疗(艾丽斯博士) 3、饮食控制 二、幼儿的情绪障碍 沮 丧(抑郁) (一)表现:不安时哭哭啼啼、易怒、敏感、多动、紧张、沮丧。 (二)沮丧的矫治: 1、认真对待幼儿的紧张和沮丧; 2、分析引起幼儿紧张沮丧的原因; 3、允许幼儿自由地表露自己的情感; 4、提供安抚与支持; 5、尽可能地减少可引起幼儿紧张和沮丧的情景; 6、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方式来应对不良事件。 分离焦虑 内涵: 只有当焦虑发生在儿童早期并且对与依恋对象离别的恐惧构成焦虑情绪的中心内容时,才成为儿童期离别焦虑障碍。 原 因 1.欲望得不到满足:按照弗罗依德理论,替意识中出现理心冲突时则会表现为焦虑,是人格结构中“自我”与“本我”斗争的结果。 2.遗传因素:焦虑症患儿父母和同胞中约15%也有焦虑表现,单卵双生的焦虑患病率可达50%。 3.亲子关系不良:亲子关系不良时则表现为一方面对子女态度冷淡、要求苛刻,另一方面又让子女依附于自己,使子女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矛盾境地。 4.生活事件:在出现离别焦虑之前,往往会有生活事件作为诱因,常见的生活事件有与父母分离。 临床表现 多发生在6岁以前,当与所依恋的人离别时产生过度焦虑,主要表现在: 过分的忧虑主要依恋者可能会遭到伤害,或害怕他们一去不回; 担心会与主要依恋者分离; 因害怕分离而不愿或拒绝上幼儿园、学校; 没有主要依恋者在,患儿往往不愿或拒不就寝; 持久而不恰当地害怕独处,没有依恋者的陪伴就害怕呆在家里; 反复出现与离别有关的恶梦; 当预料即将与依恋者分离时,马上会出现过度的、反复发作的苦恼; 各种躯体症状 干预和治疗 支持性心理治疗 分散患儿注意力 行为强化治疗 药物治疗 案例: 天天,4岁,心理问题:分离性焦虑症 可爱的小男孩天天从出生后,就是全家人的中心。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都对他宠爱得不得了,只要天天有一点病痛,一家人就非常紧张。家境的优越使天天没有吃过一点苦,但是自从上幼儿园后,天天变得很奇怪,在家里非常活泼可爱,可是一到幼儿园就一句话也不说(对抗、逃避、人际交往障碍),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失落)。 恐 惧 (一)恐惧心理在儿童中是常见的,一般情况下,恐惧情绪是短暂的、不过分的。而有些儿童会出现持续的、严重的恐惧反应,表现为适应行为异常和焦虑、紧张,这种状况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 (二)恐惧的表现 以主体来分,有个体恐惧心理和群体恐惧心理,如个别儿童怕兔子,而绝大多数儿童怕黑;从引起恐惧的事件来划分,最常见的有动物恐惧、社交恐惧、自身损伤恐惧、对自然事物和现象的恐惧,其中社交恐惧如儿童怕见陌生者,现象恐惧如儿童怕影子等;以恐惧症状的程度来划分,有怀疑、担心、害怕、恐惧、恐怖等不同阶段和程度的心理状态。 (三)恐惧心理原因分析 第一,对恐惧刺激或事件缺乏正确的认知。 第二,恐惧刺激的泛化。 第三,对新刺激不良适应。 第四,通过模仿而习得。 (四)恐惧心理的调节策略 第一,重建科学的认知。 第二,系统脱敏法。 第三,培养孩子适应变化的能力。 第四,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 强 迫 强迫症是一种较常见而且较顽固的心理障碍.据统计,患强追症的成年人,有50%起病于幼儿期。因此,幼儿期防治强迫症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强迫症往往表现为胆小怕羞、过于拘束呆板、兴趣少、缺乏自信、犹豫不决等,还会表现出强追行为,如反复不停地洗手,走路时数电线杆等。少数患儿则可表现为强迫观念.即反复思考某一毫无意义的间题,如:小狗为何长四条腿?人为什么要吃饭?患儿明知没有必要,但又不能克制。 强迫症原因: 1、幼儿的个性特征 2、家长对幼儿的教养方式不当 3、教师惩罚 4、父母不和 5、突然遭受精神创伤 6、患严重的躯体疾病 强迫症的矫正方法: 1、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可分为:想象系统脱敏和现实系统脱敏。 2、思维中止法。教导患儿当脑子里出现“强迫想法”时,就弹手腕上的皮筋,并说指导语:“这是我的强迫症,是自己强迫自己,应当马上终止!”可以反复做这个作业,但不要“迁就”自己的症状。 三、幼儿的行为问题 任 性 (一)表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