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讲 群体传播与 组织传播 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 邓相超 奥尔波特的公式从两个方面说明了流言传播的机制。其一是流言的话题通常是围绕人们比较关心的、涉及到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其二是来自正规渠道的信息不足,状况的暧昧性增加,人们会转而向流言寻找答案。 七、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信息传播流程 群体性事件的群体存在这样的特征: 1.多是自发组成、自然形成; 2.有一定的群体规范,但不严格,约束性不强; 3.结构松散,无严密的权威分层体系; 4.目标指向性明确,存在主题共同性,具有某种共同的目的、利益、关注点、兴趣等。 换言之,在聚集群体向“事件群体”发展的过程中,达成群体共识、形成群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促使一群乌合之众走向具有共同归属、情绪、目标、规范等的“组织化群体”。这中间,群体信息传播具有重要的“合成”作用。 在群体性事件整个过程中,信息传播可以存在三个发展阶段: 1.社会大众的关注焦点集中于对突发性案件本身的议论,口口相传,此为群体意识唤醒“议论纷纷”阶段; 2.社会大众出现对事件之外相关关系的联想,开始聚集现场,出现了演讲等舆论动员的信息传播方式,情绪转为激愤,此为群体意识形成的“流言四起”阶段; 3.社会大众关注重点由对事件本身真相的追究转移、集中到权力体系与当局,情绪激化,冲动、暴力行为发生,此为“谣言惑众”阶段。 特点: 1.“观众”是信息传播主体。参与群体是偶然“撞见”案件的发生,自然表现为“看客”心态,其关注焦点集中于对案件的描述、介绍,偶或有评论,但是,因与受害方无直接的关联,其亲历者身份有助于提高信息传播的可信度,这也增加了信息传播者为加强说服力而选择、复制、加工信息的可能性。 2.口口相传为主要方式。因是偶然群集,互相打探真相,因此信息传播多为单向传播;由于是临时经历,心理储备不足,信息的分析、综合、处理、取舍等认知、思维过程呈现明显的短促性、随机性,信息是瞬间的,容易丢失。 3.有较强可信度。由于是亲见亲闻,且在现场发布,其真实性较能得到认同,有较强说服力,形成“案件--事件”的基本信息,可能成为衡量以后各种信息的标准。 4.信息易失真。由于主要是随机传播,观众为突出“主题信息”,可能随意加工、处置各种“条件信息”,在回顾、记忆、推理与判断各个环节中,故意放大有利信息、遮蔽不利信息,以达到传播者自我内心的平衡。这种人为的筛选、调节使得信息易于出现不自觉的走形,而且往往趋向拔高案件悲惨程度,使案件性质“自动升级”。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流言一般发生在和人们有重大关系的问题上,其发生与流传决定于三个条件: (1)在缺乏可靠信息的情况下,最容易产生传播流言; (2)在不安和忧虑的情况下,会促使流言的产生和传播; (3)在社会处于危机状态下,如战争、地震、灾荒时,人们容易产生恐怖感和紧张感,流言容易传播。 根据动机的不同,奥尔波特认为,流言可分为: 不满性流言 不安性流言 恐怖性流言 愿望性流言 好奇性流言 关于流言传播过程,奥尔波特认为具有三个特点: (1)磨尖。即传播者对传给他的信息断章取义,只选取其中一部分信息进行加工,会遗漏许多具体细节,流失很多信息,同时把接收的信息重新编排,使故事简明、概括,利于表达; (2)强调化。细节部分脱落,只留下中心主题,只重视与主题近似的或者不同的但极为显著的特征,以引起听者的注意; (3)同化。受者据自己的经验、知识、习惯、信念、态度、兴趣、需要等主观因素对流言内容与细节再加工,对流言的某些空白与不合理部分加以逻辑的完善、补充,使之更符合自己的人格特点,以提高流言的可信性。 信息节点 上述群体性事件信息传播的传言—流言—谣言三个阶段流程,只是作者为分析方便所做的一个假定,实际上在各个阶段,三种方式都存在,只是表现程度有所不同。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最能刺激群体、引起群体共鸣并激励民众参与的关键信息,笔者称之为“信息节点”,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有着决定性价值,影响着事件的发展过程。这些消息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暴力。是指案件发生时加害方对受害方人身、财产的强暴行为——“行为暴力”,或者是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的组织_1课件.ppt
- 幼儿体育游戏的组织与策略_1课件.ppt
- 幻灯片1 乳腺病健康网依西美坦片希罗达小金丸快速治愈乳腺增生课件.ppt
- 幼儿体育游戏组织与指导课件.ppt
- 幼儿体育游戏的组织与策略课件.ppt
- 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及组织形式课件.ppt
- 年最新解读急诊溶栓相当不错共同分享 ppt课件.ppt
- 年益谦高效沟通的艺术概念 ppt课件.ppt
- 幼儿健康教育 第二章幼儿健康教育目标内容及组织形式课件.ppt
- 幼儿体育游戏的组织与计谋优质文档课件.ppt
- 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docx
- 第十三章轴对称(复习课)1.ppt
- 15.1.2分式基本性质(2).ppt
- 期末冲刺(补全对话30道).docx
- 【华创证券-2025研报】2025年二季报公募基金十大重仓股持仓分析.pdf
- 【港交所-2025研报】景福集团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年报.pdf
- 【天风证券-2025研报】2025中报前瞻:关注预告日至财报日的景气超额.pdf
- 【国金证券-2025研报】连连数字(02598):跨境支付先行者,前瞻布局虚拟资产.pdf
- 【第一上海证券-2025研报】云工场(02512):云工(02512):IDC方案服务商,边缘云业务打造第二成长曲线.pdf
- 【东方证券-2025研报】主动权益基金2025年二季报全解析:重点关注科技医药双主线和中小盘高成长主题基金.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