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内部与外部因素.docVIP

早期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内部与外部因素.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早期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内部与外部因素

早期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内部和外部因素 近年来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至少有一个重要贡献,即突破了“冲击——反应”模式。人们开始寻求中国 社会 的内部因素,以至有人提出要找到一个 历史 线索,从中国本身的历史来解释中国近代发生的事情。寻找中国内部能动因素,也就突破了中国社会长期停滞的理论,以及“西欧中心主义”。无疑会给中国近代化的研究带来有益的结果。 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包括 经济 上 工业 化。 政治 的 民主 化、新的国家家庭关系和价值观念的建立等诸方面。一篇短文不能不限定自己的范围,本文限于讨论经济方面。论文联盟www.LWLM.com编辑。 19世纪后半期中国新式工业的创建,可说是中国工业化的萌动时期。正是这种萌动,导致史无前例的辛亥革命,迈入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这种萌动以及当时的所谓西学,无疑是西方 资本主义 以炮舰打开中国大门的结果。但不完全是这样。它的出现和发展,同样反映了中国社会内部的因素,而辛亥革命以后的道路,就更证实了这一点。 一 一个国家的工业化不是重复先前工业化国家的足迹(西欧中心主义),而要走它时代的道路;这是晚近发展 经济学 研究的一项成果。熊彼特把以纺织工业为主导的英国产业革命结束在1842 年,而把自此至1897年作为“蒸汽和钢铁时代”。这两个年份恰巧是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左右;利用这种巧合,我们可以发现中国近代产业萌发时期的特征:这时期,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如当时洋务派所说的“机船矿路”。然而,纺织工业后来却成为中国唯一略有发展的工业。这也许可以看作是“机船矿路”路线失败的结果,也是中国近代化步履蹒跚的原因。 当时“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两者都是追赶时代的工业。以造枪而论,1830年以后,西方就通用前膛来复线枪了,上海江南制造局于1867年才仿制这种枪,晚于西方37年。1865年以后,西方已用后膛枪,江南局于1884年仿造林明敦式后膛枪,晚于西方20年。1880年以后,西方已用连发式毛瑟枪,江南局于1893年试制成每分钟22――25发的快利枪,晚13年。1890年以后,西方已用小口径步枪,湖北枪炮厂于1896年造成10响小口径毛瑟枪,晚6年。亦步亦趋,差强人意。同时,江南制造局还生产了大量各式机床和各种作业机,培养了中国第一代 机械 师和技术工人, 翻译 出版了不少科学技术书籍,为以后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奠立了基础。 外国资本在中国建厂比中国人自建近代化工厂早15年,但外国资本不开设专业机器厂,因为向中国输进兵器和机器是洋行的一大业务,他们不必自我“替代”。他们自然也毋需培养技术人材,而是培养买办。在这里,资本输出没有给中国带来“模仿效应”,更谈不上“技术转移”。 再看船。福州造船厂自1869年起在法国人主持下造了15艘轮船,都是木壳船。1874年外国技师撤退,全由中国人主持,才开.始追赶。1877年首次造成威远号铁胁船,比英国首造瓦立耳号铁胁船晚16年。1883年首造开济号铁胁巡洋舰,比英国首造愕拍尔号铁胁巡洋舰晚8年。1888年首造龙威号钢甲船,比所仿制的法国柯袭德号晚3年。福州船政学堂和选派出洋留学生培养的造船、驾驶人材比江南制造局尤有成绩。 和机器不同,外国资本在中国开设有耶松、祥生大船厂,与中国的福州、江南船厂竞争。八十年代,这些中外船厂都有造XXXX年代了拱臣造轮船模型起,1862年华衡芳等为曾国藩造黄鹊号,1864年左宗棠在杭州造小火轮,就都是自造轮机,以使“洋人之智巧中国人亦能为之”。左宗棠在1866年创办福州政局时就说:“轮船一局,实为习造轮机而设”。福州局于1870年开始造单膨胀蒸汽轮机,1876年开始造复式轮机(康邦机),在当时已是新式的了。 中国的机器厂和船厂虽做出努力,但是,由于缺乏基础工业,所需钢材、钢配件、铜料以至船用木料都需依赖进口,制造成本要比购买外国成品高得多。造机不如买机,造船不如买船。加以在官僚体制下, 管理 腐败,不能正常生产,甲午战争后即陷于停滞。追赶路线终于败于进口路线。 当时所谓“矿”,主要是煤矿;“路”指铁路。第一个用新法开采的矿是1878年投产的 台湾 基隆煤矿,而最成功的是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它生产日盛,已在北方 市场 上排除了进口洋煤,盈利甚丰。到1900年中国已有约30个机械开采的煤矿,都是中国人自办,大部分是民营。铁路是外国人首办的,即18%年的吴淤铁路。但那是一条长仅18公里的2.5英尺轨距的轻磅轨小铁路,不供货运,一年后拆除。第一条实用铁路是1880年李鸿章修建的唐山至骨各庄铁路,同时由青各庄车厂造出第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