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章_语言文字运用 第2讲 辨析并修改病句 第1节 辨析病句(110张).ppt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章_语言文字运用 第2讲 辨析并修改病句 第1节 辨析病句(110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章_语言文字运用 第2讲 辨析并修改病句 第1节 辨析病句(110张)

如何判断结构混乱 1.注意句子是否前后勾扯不清 杂糅式结构混乱的主要特点是把表达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杂糅在一起。每种说法各有一个标志性动词,从陈述对象的角度看,有一个动词与之不搭配,找出这个不搭配的多余动词,即可确认其为病句。 2.注意句子是否存在表意未完就另表他意的情况 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话题转移式(或叫中途易辙)结构混乱。话题转移式结构混乱的主要特点是陈述未完,其陈述对象却发生改变,造成半截子话,造成几个分句“前言不搭后语”。考查主要动词的主语,找出陈述未完而中途改变主语的分句,即可认定其为话题转移式结构混乱。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有的学生在考试前会出现失眠、烦躁等现象,主要是由于他们太在乎考试成绩,心理负担过重造成的。 B.首长对因公殉职的公安干警及家属表示崇高的敬意并致以亲切的慰问。 C.考古学家在清理墓穴时,搜集到大量石制工具,其中有砍刀器、石核等是用石英沙岩打制而成的。 D.“栀子花”歌唱组合独立创作的高品质词曲以及在演唱中表现出来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让人很难相信这些歌手平均年龄只有20岁。 解析:A项,“主要是由于……造成的”是两种结构杂糅,删掉“由于”或“造成的”。B项,合述不适宜,应分述为“对因公殉职的公安干警表示崇高的敬意,并对他们的家属致以亲切的慰问”。C项,“有……”和“……是……”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删去“有”。 答案:D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曼谷城区屋顶出现的绿色的“补丁”,给钢筋混凝土的城市带来别样风景,而这些城市菜地的功能已开始引发学界的关注。 B.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习成绩成为家长和社会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一切围绕以分数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饱受有识之士的诟病。 C.印度尼西亚默拉皮火山再次大规模喷发,冲上数千英尺的高空,景象极其恐怖,死亡人数不断增加。 D.余秋雨在撰写了南京钟山风景区的碑文后,广大网民对他进行猛烈炮轰。《钟山碑文》也被骂成是“紫金山最令人作呕的一景”。 解析:B项,句式杂糅,把“围绕”去掉。C项,偷换主语,应在“冲上数千英尺的高空”前加上“火山灰”。D项,中途易撤,前句的主语是“余秋雨”,后句主语又换成了“广大网民”。 答案:A 一、指代不明 有些句子因代词或名词性短语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误例1:这个精美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解析】 本句中,“他”可以指“嘉宾”,也可指另外的人。 二、词义不明 一个句子里的某个词是多义的,或某个短语的意义不确定,就可能引起歧义。 误例2:我要炒肉丝。 【解析】 句中的“炒肉丝”既可是名词,一道菜名,又可是动宾短语,因此语意不明。 表意不明 考 点 五 三、词性不明 词性不同,词的意义也不同。而现代汉语中一些词存在词性的兼类现象。如果用在句中可能出现不确定性,句子就容易产生歧义。 误例3:尽管家里可以上网,但每个星期,他还是会背着家长、班主任和班长在放学途中到网吧里聊天、玩游戏。 【解析】 句中的“和”既可以理解为连词,也可以理解为介词,因此就产生了歧义。当理解为连词时,意思是他一个人背着家长、班主任、班长等三个人,在放学途中上网吧;当理解为介词时,意思是他跟班长两个人一起背着家长、班主任上网吧。 四、结构不明 同样一个句子或短语,在语法结构上层次划分不同,其语意也就不同,由此产生歧义。 误例4:人们对媒体披露环保局局长带头公款吃喝的问题普遍感到不满。 【解析】 本句中“媒体……的问题”可以认作主谓短语,也可认作偏正短语。由此会有两种意思:一种是人们对媒体披露问题的行为感到不满;一种是人们对媒体披露的问题感到不满。 五、修饰不明 句子中的定语,因其修饰、限制的对象不确定,也会引起歧义。 误例5:刚刚被授予“全国模范党员”称号的因公殉职的兰辉同志的妻子今天也出席了报告会。 【解析】 本句中是两个定语修饰“兰辉同志”,还是三个定语修饰限制“妻子”,存在不确定性,由此引起歧义。 六、停顿不明 句子中停顿的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造成歧义。 误例6: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解析】 本句中“本月15日前去汇报”,可有两种停顿,两种意思。一种是“本月15日/前去汇报”,意思是15日当天去汇报;一种是“本月15日前/去汇报”,意思是15日前的某一天去汇报。 七、读音不明 有的多音字,在具体的语境中可能有多种读音,由此产生歧义。 误例7:先前借你3 000元,今天我还欠款2 000元。 【解析】 本句中的“还”是多音字,如读“huán”,表示归还2 000元;如读“hái”,表示仍有2 000元未归还。 如何判断表意不明 1.注意三类词:多音多义词、指代词、数量词。 2.注意介宾短语及词语间的关系,查语句歧义。 3.变换节奏、变换

文档评论(0)

many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