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悲喜狂歌 皆为生死大义.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悲喜狂歌 皆为生死大义

悲喜狂歌皆为生死大义 ——解读司马迁的生死观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第六高级中学 王艳芳 邮编 741400 电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说趋异也。”是司马迁写给好友任安的一封信,这封信既向好友表达了自己的心曲,也阐述了其生死观,那么,司马迁的生死观在《史记》中有哪几方面的内涵呢?又是如何表现的? 一、面对死亡,忍辱负重,隐忍苟活,实现生命价值的理想观。 司马迁因李陵事件而触怒了汉武帝,被以“沮贰师”与“诬 上“的罪名判处死刑。按照汉朝的法律,有两种办法可免去死刑,一是交钱,二是接受宫刑。司马迁家境贫穷,无法凑齐巨额钱财,只得接受宫刑。在这种奇耻大辱面前,司马迁痛不欲生,但反复思量后忍辱活下。他在《报仁安书》中说:“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明确地表明,他活下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完成那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 从司马迁的悲剧遭遇中,我们不难看出,实现生命价值,追求生命价值的最大化,是他的终极理想。司马迁也将这一理想寄托在自己笔下的人物身上。为此,他赞成韩信的忍受胯下之辱;伍子胥的弃小节,背父兄,去国远逃;勾践的卧薪尝胆。方子胥于江上,道上乞食,志岂须臾忘郢耶?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至此哉!”热情讴歌了那些忍辱负重,以实现人生价值的生。 二、坚韧不拔,战胜挫折,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奋斗观。 司马迁在《史记》中所歌颂的大都是一些勇于进取,敢于奋进,渴望建功立业的英雄。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他们为了某种信念,某种原则可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都有一种百折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勾践会稽军败,苟且偷生,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吴,振兴越国。大禹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兴修水利,安抚百姓,内定中原,外抚四夷,秉承尧舜的仁政,传延清明的政治,以仁德教化人民。管仲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将齐国治理得“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史记·管晏列传》)晏子节省俭朴,亲躬理事,直言劝谏,秉公办事,匡扶正义,坚持真理,礼贤下士。司马迁不仅充分肯定了这些历史上轰轰烈烈、功成名就,名垂青史的英雄们,对那些身处逆境、身陷险境依然奋发不已,百折不挠追求生命价值的不幸人物,同样倾注了极大的同情和敬仰,将他们视为激励自己的榜样、楷模。司马迁个人的奋斗经历与《史记》中所歌颂的这些艰苦奋斗、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思想,是他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财富,永远给我们以激励、感召,当我们灰心丧气,濒临绝望的时候,给人以无比的力量、信心与勇气。 三、追求名节,崇德尚义,以身殉国,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司马迁既赞扬“舍小义,雪大耻”的生,也不反对不甘屈辱,保持名节的死。为此,他高度赞扬了屈原一生追求个人道德的美好和完善,追求个人气节的冰清玉洁以及民族尊严和国家尊严的神圣不可侵犯,最终以死殉理想的伟大人格。“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污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皎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四、不论尊卑,不分贵贱,秉笔直书,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历史观。 《史记》的人物传记让人刮目相看的是塑造了另类英雄——失败英雄。有两个典型,一个是陈胜,一个是项羽。陈胜作为一个被贬谪的普通士卒在生死关头作出了不同凡响的抉择:“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于是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英雄奋起,秦王朝顷刻间土崩瓦解。司马迁一再赞扬陈涉的“首事”之功。 项羽与刘邦进行了长达八年之久的楚汉战争,最后兵败自杀,命丧乌江。这样一位曾经叱咤风云,具有雄才大略,做出过震撼人心壮举的悲剧英雄,司马迁对他所起的历史作用还是肯定的。在《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仍被看成秦汉之际的中心人物,并将其放在“本纪”之列,说他“乘势起陇亩之中,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号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司马迁把陈涉和项羽分别安排在“世家”和“本纪”的做法,充分显露了他卓越的思想见解和救世济民的热情。 以上种种人物形象中既倾注着司马迁的爱憎情感,寄予着他的政治理想,又反观着他对生命价值的思考。这种思考已经超越了儒道两家对生死的论述,形成了一种以实现人生价值和追求为出发点 ,珍惜生命又坦对死亡的积极健康的生死观,包含着对个体生命的精神自由与健全发展的追求,放射着英雄主义的光芒。 “所以我们从《史记》中读到的不是无所作为的哀叹,而是为壮丽事业而勇敢奋斗的豪歌;不是一蹶不振的颓丧,而是百折不挠无所畏惧的进取;不是失败的感伤,而是一种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