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上的那边》导学案
NO.1-3
课题 在山的那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②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能力目标: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3.情感目标: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朗诵课文。
2.品味重点词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难点 1.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教具准备 教师:录音机、磁带(钢琴曲《大海》)
学生:熟读课文。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授课时间 2011 年 9 月 1 日
预
设
过
程
及
教
学
思
路
预
设
过
程
及
教
学
思
路
预
设
过
程
及
教
学
思
路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 解决字词,理清思路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美丽的都市,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可见的只有高耸入云的大山,苍苍茫茫,连绵不断,你会想到什么呢?或者问同学们喜欢诗歌吗?
生:在山的那边是什么?
师:为什么会这么想?
生:因为大山挡住了我的视线,我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一课《在山的那边》。(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
chi you ning shun mi xuan man
1.听写词语,给加粗的字注音: 痴想 诱惑 凝成 一瞬间 隐秘 喧腾 漫湿
2. 指名感情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指正。
师:诗歌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要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用情去读,用心去悟。同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诗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帮助自己成长。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师:山那边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寻答案吧。
(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配乐齐读)
师: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下面我们就先来一起看看这首诗的内容。请大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教师出示思考题)
1. 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
2.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在山的那边到底是什么呢?
生:在山的那边是海。
(教师板书大大的“海”)
师:“山”和“海”除了字面的意思,还有其他含义吗?
生:“山”,就像是困难;“海”就像是理想。
生:“海”是人生的信念,“山”是实现理想信念途中的艰难险阻。
(教师在“山”下板书“困难”,在“海”下板书“信念”)
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生:要不怕困难,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师:这首诗已经自然分层,请写出层意。
板书: 一 童年想望 失望 疑惑
二 领悟 哲理
四 、小结:本诗表达了一种信念,蕴含了一个哲理。奔向理想的征途是漫长的,但只要百折不挠的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五、课堂练习:
(一)辨形似字音和字形
幼()稚 喧()闹 诱()惑 漫()长
幻()想 渲()染 绣()花 慢()车
(二)诗中的山与海蕴含着什么意思?
————山象征重重困难,海象征理想的境界。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七、板书 一 童年想望 失望 疑惑
二 领悟 哲理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赏析课文,拓展延伸,总结练习。
教学步骤:
一、提问背诵。
二、研读与赏析
师:诗人的这种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诗歌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画下来一起讨论。
生:“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句诗非常形象,“我”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顶,望见的依然是山,“我”真 是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将大山拟人化了,形象生动。
生:“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飘来的东西是很轻的,怎么会扎下深根?
生:“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所以说是飘来的。后来“我”不懈努力,这种信念就在“我”心中扎下深根。
生:理想的树立也需要日积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样才能让它扎下深根。
师:问题提得棒,回答得更棒!那么,在朗读时,应该怎么读?
师:读得不错,“飘”和“扎”都作了重音处理,同学们的语言感悟
文档评论(0)